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614字。

苏教版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教案
制作:河南省鹤壁市淇滨中学   金泓
18斜塔上的实验  (人物传记)
              亨利•托马斯   达纳•李•托马斯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 学习本篇传记巧妙的构思。
3 在整体感知伽利略科学精神的基础上,了解本文的写作思路。
4 从伽利略的事迹中用自己的话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找出反映伽利略科学精神的事例,以及表现其精神的语句。
2 学习这篇传记巧妙的构思。
3 了解本文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的作用。
教学准备:查阅伽利略传记,了解伽利略。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了解伽利略的生平事迹。
3 了解伽利略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伽利略是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同学们查找资料,了解这位伟大而富有传奇式人物的事迹。请同学们来给大家介绍伽利略生平事迹。
二 简介伽利略的生平事迹。
 伽利略:1564年生于比萨。自幼受父亲的影响,对音乐、诗歌、绘画以及机械兴趣浓厚,也像他父亲一样,不迷信权威。1583年,伽利略在比萨教堂里注意到一盏灯的摆动,随后用线悬铜球模拟(单摆)实验,确证了微小摆动的等时性以及摆长对周期的影响,由此创制出脉搏记,用来测量短时间间隔。1632年他撰写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对话》一书发表了。这在意大利文学史上被列为文学名著。教廷的迫害,使此书出版后六个月,便被勒令停止出售,并发出了要他到罗马宗教裁判所受审的指令。年近七旬又体弱多病的伽利略被迫在寒冬季节,抱病前往罗马,在严刑威胁下,被审讯了三次,根本不容申辩。最后宣布:判处伽利略终身监禁。伽利略于1642年1月8日病逝。1799年,梵蒂冈教皇保罗二世代表罗马教廷为伽利略公开平反昭雪,认为教廷100年前迫害他是严重的错误。这证明教廷最终承认了伽利略的主张,宗教不应该干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种
罗迦•费•因格
教学目标:
 1 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2 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结构严谨地写法。
 3 能有理有据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4 学习本文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论述一个观点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课文的层次结构,理解作者是如何用具体的材料论述自己的观点的。
 2 把握全文大意,理清作者思路。
 3 找出作者的观点,理清作者是如何用事实和道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授课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阅读全文,理清思路。
 2 了解为什么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
一 导入:
  一只笔有哪些作用?同学们可以发挥想象,看看谁能有创造性的答案。
 小结:生活中的答案其实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次不穷的,由于人的差异,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会是相同的,因此事物的答案也不会是相同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看看作者是如何论证他的观点的。
二 了解作者: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曾发表过《踢醒沉睡之心》等著作。
三 预习检测:
1 生字:根深蒂固(dì) 孜孜不倦(zī勤勉)汲取(jí)渊博(yuān)锲而不舍(qiè雕刻)
2 解词: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镂,比喻坚持不懈。
不言而喻:不须解释已可明白。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
汲取:吸取;汲,本义是从井里打水。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20 宇宙里有些什么 (科学小品)
郑文光
教学目的:
1 认识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 辨别分类别、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3 体会作者运用多种写作方法把人们不熟悉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清晰的说明宇宙的本质特征。
2 难点:作者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清楚地、通俗易懂地说明宇宙的特点。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夏夜在外乘凉时,仰望天空,我们总会对神秘的宇宙产生无限的遐想。那么,宇宙里到底有些什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介绍,一起来认识和了解。
二 预习检测:
1 正音:
  灼热(  )    天涯(  )
2 解词:
  广漠:广阔空旷。
宇宙: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茫无涯际:广阔得无边无际。涯,边。
三 初读课文,了解结构。
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 回答下列问题。
 ① 宇宙里到底有些什么?  
 ② 文章的结构是什么?
明确:  一 (1~11)恒星
       第一层(1):引出说明对象。
       第二层(2~6):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

21《梦溪笔谈》二则
教学目标:
1根据注释和工具书,能正确翻译课文的内容。
2 掌握常见的文言词和虚词的解释。
3 学习本文语言简洁生动的写法。
教学重点:
1 了解全文的大意。
2 理解全文所体现的当时的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以及我国古代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所达到的高水平。
教学难点:
1 准确掌握朗读的停顿。
2 抓住课文中的词语分析课文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以虫治虫》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朗读课文《以虫治虫》。
2 能准确解释句中重点的词语和句子。
3 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
导入:
  当我们打开那标志“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时,仿佛打开了巨大的百宝箱,里面装满了世上的珍宝,光辉夺目,粲然辉煌。其中有两颗无比美丽的珍珠,分外引人注目。这两颗迷人的珍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梦溪笔谈》二则。
一 作者简介:
  你能说一说我国古代都有哪些科学成就吗?
  沈括,字存中,浙江钱塘人(今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他的著作《梦溪笔谈》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梦溪笔谈》涉及天文、地理、数学、化学、生理学、医学
《论语》八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1 关于《论语》:
 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记录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它与《大学》《中庸》《孟子》统称为“四书”(“五经”指的是《诗经》《书》《礼》《易经》《春秋》)
2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少“贫且贱”。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耼,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50岁后周游列国,前后达13年。68岁时返鲁,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对《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其学以“仁”为核心,在教育上有很多先进的思想,如“学而时习之”、“不知为不知”“因材施教”等。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奉为圣人。
一 学习《论语》第一则:
子曰:“学而①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②不愠,不亦君子乎?”
1 准确掌握文言词: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特指有学问的男人,相当于“先生”,《论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