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90字。
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主动作为”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田同高
案例一:一教师在教完郦道元的《三峡》一文以后,结合文后“探究•练习三”,布置给学生一道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资料,搜集有关三峡工程的资料、图片等。但事后没有检查该项作业、更没有组织学生交流。
案例二:一教师在教学郦道元的《三峡》前,布置学生的预习作业中,有一项要求学生搜集有关三峡工程的资料、图片,并提示学生可以到新华书店、图书馆查找较新的地理书籍;可以查阅报刊杂志;可以上网查找,上网时只要输入“三峡工程”即可;也可以求教地理老师。授课时,该教师由三峡工程导入,教完《三峡》以后,又组织学生交流所搜集到的资料、图片并作出评价。
两则案例,同样的作业,不同的程序,反映出的是不同的教学思想,最终也会是不同的教学效果。案例一中的教师虽也有综合性学习的意识,但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没有组织指导,没有督查评价,整个处于“不作为”的状态,综合性学习流于形式。案例二中的教师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不仅指导学生查资料的方法、途径,而且有督查,有评价,因为教师的“主动作为”,所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一定会很强,通过这次活动,学生的收益不仅仅是了解了三峡工程,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通过多种途径检索资料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是这次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一个亮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语文老师、学生却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少数教师“无所不为”,唯恐讲不透,但到了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却又“无所作为”,茫然无措。其实,综合性学习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但更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学历高、知识丰富、阅历广、理性思维能力强等优势,对活动进行组织、指导,要积极地“主动作为”。
一、语文教师在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要有前瞻性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教师要做好活动时间、步骤、方法、分组等各方面的统筹安排工作,扫清各种障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例如,对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中的专题“狼”的教学,我们不可能只在某一节课中完成教学任务,真正拿到课堂上的可能只是交流与评价,其他工作全部要放在课外提前一周甚至几周进行,对有关狼的生物资料、图片、英语、汉语中有关狼的谚语、成语、俗语,要提前布置,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去准备。对蒲松龄的《狼》要提前预习,理解文意。对学生的学习小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成绩,特长、性别等因素做好协调搭配。对活动的步骤、环节要帮助做好合理安排。我们曾利用暑期搞过一个“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为专题的社会调查,因为考虑学生联系环保局、招商局、化工园区等单位领导困难较大,我们就以学校的名义出面帮学生落实采访对象、约定采访的时间和地点,这样,确保了活动的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