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790字。
8 寡人之于国也
孟 子
王安石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鉴赏:这是王安石借孟子抒发情志的诗。这首诗开头两句,是说作者把逝去的孟子以及他留下的遗著,视为精神寄托,精神支柱;把孟子的“风标”,即品格,视为楷模。暗示诗人要继承孟子的事业,推行其政治主张,实现变法革新的抱负。
王安石的变法行为,在当时被人视为“迂阔”,其情形就像当年孟子同齐宣王大谈“保民而王”的思想,被看成是迂阔的空论;所要推行的“王道政治”,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梦想。于是,作者说“何妨举世嫌迂阔”,表明古人和自己的理想抱负彼此相同,遭遇相似,有共同的孤独感。最后一句“故有斯人慰寂寥”,古人(孟子)视我为朋友,安慰我,温暖我,感动我,使我寂寞的心灵充满活力。所以,王安石始终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的气魄,不屈不挠,奋斗不懈。
王安石本诗借对孟子的赞颂,唱出了心中最坚定的信念。
(限时15分钟)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粟米(lì) 晓喻(yù) 拖曳(yè) 数罟(cù)
B.洿池(wū) 鱼鳖(biē) 蓄养(chù) 黎民(lí)
C.谨慎(jǐn) 奔丧(sāng) 饿莩(piǎo) 供养(gòng)
D.鸡豚(tún) 庠序(xiáng) 好战(hào) 毛发(fà)
解析:A项,粟sù;B项,蓄xù;C项,供gōng。
答案:D
2.对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 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增加
C.填然鼓之 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兵而走 曳:拖着
解析:A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B项,加:更;C项,之:音节助词,不译。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直不百步耳
D.弃甲曳兵而走
解析:A项,“涂”通“途”;B项,“无”通“毋”;C项,“直”通“只”。
答案:D
4.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A.七十者衣帛食肉
B.填然鼓之
C.王无罪岁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解析:例句与A、B、C项的加点字均是名词作动词,D项中的“生”“死”是动词作名词,译为“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解析:D项,“河东”,在文中指“黄河以东”,“河”的意义现已扩大,泛指河流。
答案:D
6.下列各句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未之有也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是社稷之臣也
D.是亦走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