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映衬》课堂练习<br>
1、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 <br>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br>
辛弃疾<br>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br>
这首词的上片勾画出农村夏夜图具有怎样的特点?词人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br>
[答案]月色皎洁,稻花飘香,农村夏夜是优美的;月光惊动了乌鹊,清风惊醒了鸣蝉,农村夏夜是宁静的;一片片蛙声像是在诉说丰收年景,夏夜的气氛又是热闹、欢乐的。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鹊声、蝉声、蛙声衬托夏夜的静谥。(注意:“说丰年”解释成人在说,也行。)<br>
2、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 <br>
蝶恋花 苏轼<br>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br>
下片用什么手法表现词人的烦恼?请做简要说明。<br>
[答案] “墙外行人”的“多情”和“墙里佳人”的“无情’构成巧妙的对比,以佳人之“笑”,反衬行人之“恼”。<br>
3、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br>
小重山 岳飞<br>
昨夜寒蛩不住鸣①。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②,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br>
①寒蛩:蟋蟀。<br>
②旧山松竹老:指家乡沦陷已久。<br>
(1)上片写梦醒后的情景,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br>
(2)结尾以鼓琴为喻,表达了哪些意义?<br>
[答案](1)梦醒后的徘徊和失望情绪,反映了现实和理想的矛盾;借景物描写烘托内心的孤寂和壮志难酬的忧愤。<br>
(2)反映了投降派统治下主战派遭到无情打击和迫害的黑暗现实,表达了词人抱负难以实现的痛苦。<br>
4、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br>
望天门山 李白<br>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br>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br>
(1)首句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即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怎样奇特的联想?<br>
(2)次句写什么,谈谈你的看法?<br>
(3)三、四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此,你如何理解?<br>
[答案](1)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为东西两山。<br>
(2)次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br>
(3)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多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第三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的情景,它们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看见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