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70字。

  揭阳第三中学教案表
  课题 黄州快哉亭记 课型 鉴赏课
  教学
  目标 一、 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熟练地翻译课文。
  二、 能力目标:把握山水游记散文优美景物的描写,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
  三、 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重点
  难点 重点:把握山水游记散文优美景物的描写
  难点:体会文中所寄寓的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教具
  准备 多媒体、朗读mp3 课时
  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
  一、预习与交流
  1 导入:以人生遇到挫折将如何面对,引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再引出课题。
  2 回顾与发现:了解本文文体“记”。回顾以以前学过的带有“记”字的文章内容(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然后归纳:“记”是一种形成于唐代、始于柳宗元的、用于记游且发表议论的文体。
  3 预习与交流:
  (1)感知作者。对于本文的作者苏辙,通过预习,你知道了哪些内容?与同学交流。
  1.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幼年与其兄苏轼从母读书,有才思。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与其父苏洵、史苏轼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一生仕途坎坷,随着革新与保守派人物的交替上台执政。苏辙为官也几起几落,到崇宁元年(1102),革新派又当权,苏辙再度被贬,于是他决意退职,回颍川居住,平日或静坐禅诵,或读书著述,如此达十年之久,政和二年(1112)卒,七十四岁。苏辙一生的进退出处和政治态度,与其兄苏轼很相似。在文学方面,虽然诗文作品很多,但成就不如苏轼。其文多议论而少记叙,比较重视“养气”,所以文势奔放,笔力雄健,说理透辟。《黄州快哉亭记》是其游记文的代表作,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