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课件制作较为精美,故事导入,介绍文学常识,概述主要内容,概括诗歌主旨等,教案约8560字。
湖天中学语文组
教学日期 时间 教学年级 高 中 年 期
科目 语文 课题 教学班级 高 中 级 班
三
维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 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 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归纳楚辞特点。
3、 分析文中“比兴”手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过程
与
方法 1、本首诗歌主要通过诵读,按照整体感知—内容分析—形象主题探究—延伸拓展的过程进行。2、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去鉴赏诗歌。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 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黑板
教学重点
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挈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分析文中“比兴”手法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清晰地语句。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步骤及要点: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通读全诗,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扫清字词障碍,疏通译文,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一、导入
在《诗经•国风•秦风》中有这样一首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湘君又是如何等待的?
二、知人论世、知识积累
(一)、作者、背景(可以在第二课时再引出)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