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第六单元
  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25课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26课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27课 项脊轩志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单元检测(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单元写作(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固”“顾”“怜”“病”“以”“而”等的意义和用法。2.理解本文针砭时弊,阐述的治民之道。3.体会本文类比、映衬、对比等手法,感受它的情感。
  【诗海拾贝】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①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②,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③,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  ①浩初上人:潭州人,时从临贺到柳州。京华,京城,指长安。②海畔:指柳州。称“海”,用指边远地区。剑芒,指剑尖。③化作身千亿:佛教认为佛能变化为种种形象,即“化身”。这里是说诗人想把自己“化”成“千亿”众多之身。
  赏析  此诗写于柳宗元柳州刺史任上。写诗人久谪僻地,思念故乡亲友。此诗感情沉痛,想像奇异,艺术构思独辟蹊径,比喻新颖贴切。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沉重打击,登山临水本为消遣愁怀,没想到秋景萧疏,触目伤怀,更让诗人百感交集,愁肠欲断。诗人从“愁肠”这一经典意象出发,把处处“尖山”想像成一把把利剑,切割着诗人的“愁肠”。更奇特的是,诗人迫切思念家乡,只好望乡聊作安慰。这里处处山头都能望乡,诗人竟产生一个奇思妙想:“化身千亿”,这样就能尽情地满足望乡的心愿了。诗人的想像与他的学识和经历有关:柳宗元精通佛典,所以想到佛经中关于“化身”的说法也就很自然了。
  【文本卡片】
  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世称“柳河东”。又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柳宗元的政论文和哲理性散文都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无神论的观点,如《封建论》《天对》等。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柳宗元的诗,大多抒写个人抑郁的心情和离乡去国的悲哀。
  二、背景简介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仅有一点儿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赋税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各地官僚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盘剥,以致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对官府扰民、百姓惶恐作了生动的表述:“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而本文构思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
  【基础荟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伛偻(  )   ②窥伺(  )   ③鸡豚(  )
  ④孳生(  )  ⑤勖勉(  )  ⑥闲暇(  )
  ⑦缫丝(  )  ⑧辍飧(  )
  2.辨形组词。
  ①偻  缕     ②伺  祠     ③暇  遐    ④孳  慈  
  ……
  第25课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思想,掌握有关《论语》的知识。2.学习本文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并掌握其用法。3.了解课文用简短的文字,表现人物的动作、神态和思想性格的写法;了解课文说理于形象之中的特点。
  【诗海拾贝】
  海 棠
  苏 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赏析  一、二句创造了一个空濛迷幻的意境:月光朦胧,一株海棠光洁的叶面和花瓣映射着普照大地的月光;微风一吹,花枝摇动,光波四射,花香四溢,更突出海棠的高洁美丽。三、四句作者赋予花以人的性情,比拟奇特,联想奇妙,想像海棠花会像人一样深夜睡去,所以点燃高烛照耀海棠。诗人如痴如醉,爱花之情溢于言表。
  【文本卡片】
  一、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是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并称为“四书”。
  二、背景简介
  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礼乐是孔子提出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仁”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所谓“仁”就是爱人,就是推己及人的同情心。它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为政以德”。孔子的思想与主张主要体现在《论语》中。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论语》是读书人必读的经典著作。《论语》的最后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定的。
  【基础荟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曾晳(  )    ②冉有(  )   ③毋吾以也(  ) 
  ④千乘之国(  )  ⑤摄乎大国之间(  )  ⑥夫子哂之(  )
  ⑦以俟君子(  )  ⑧愿为小相焉(  )  ⑨铿尔(  )
  ⑩冠者五六人(  ) ⑪风乎舞雩(  )  ⑫夫子喟然叹曰(  )
  ⑬异乎三子者之撰(  )
  ……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伛偻(lǚ)   佝偻(lóu)   勖勉(xù)  鸡豚(tún)
  B.哂笑(shěn)  铿锵(kēnɡ)    喟然(kuì)  老妪(yù)
  C.琼筵(yán)  羽觞(shānɡ)   秉烛(bǐnɡ)  刘勰(xié)
  D.修葺(qì)  缫丝(cháo)   偃仰(yǎn)  庖丁(páo)
  2.下列句子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传其事以为官诫也。
  B.赤也为之小,熟能为之大?
  C.大块加我以文章。
  D.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3.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向(朝着)  阖(关闭)门
  增胜(美)  来归(旧指女子出嫁)
  B.秉(点燃)烛  琼(美玉)筵
  喟(叹息)然  率(轻率)尔
  C.好烦(繁多)其令  长(治理)人者
  字(书写)而幼孩  故病(贫困)且怠
  D.风(吹风)乎舞雩  逆(迎)旅
  方丈(一丈见方)  比(比较)去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以吾一日长乎尔
  B.儿之成,则可待乎  他日汝当用之
  C.因之以饥馑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5.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早缫而绪  B.鼓瑟希
  C.先妣抚之甚厚  D.序天伦之乐事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种树郭橐驼传》通过郭橐驼的种树经验,讽喻为政不可扰民,主张顺应自然,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B.孔子对“率尔而对”的子路“哂之”,对结伴而行“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曾晳“与”之,可见人无完人,即使被尊为“圣人”的孔子有时也厚此薄彼,不能一视同仁。
  C.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表现出李白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的思想感情,情景交融,景美情浓。
  D.《项脊轩志》通过记“百年老屋”的兴衰,表达了物是人非、三世变迁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深厚感情。
  二、阅读题(7~9题每小题3分,10题6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