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限时对点规范训练(23套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doc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0.doc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1.doc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2.doc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3.doc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4.doc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5.doc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6.doc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7.doc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8.doc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9.doc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2.doc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20.doc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21.doc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22.doc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23.doc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3.doc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4.doc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5.doc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6.doc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7.doc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8.doc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9.doc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 压缩语段题
(用时:45分钟 满分:43分)
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内容。(4分)
日前,科技部向媒体通报雾霾治理科技工作情况时表示,十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雾霾天气是内外因叠加的结果。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司长马燕合称,国外经验表明雾霾治理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马燕合引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洛杉矶、伦敦、巴黎等城市治理雾霾与大气污染的措施与启示》专题报告研究成果认为,洛杉矶、伦敦、巴黎等城市雾霾治理经验表明,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我国当前类似的污染阶段,目前它们已经基本完成了相关治理工作。国外经验表明,雾霾可治,但是治理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
答:
答案 科技部人员认为京津冀治霾进程将快过发达国家。(“科技部人员认为”,1分;“京津冀”,1分;“治霾进程”,1分;“发达国家”,1分)
2.(2014•宁波联考)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观点。不超过20个字。(4分)
任凭何人,都很容易感觉疲劳。任凭何时,都很容易受些苦痛。从表面看,疲劳、苦痛好像是人生的最不幸事,但实际上疲劳、苦痛并不能把人生糟蹋得怎么样,有时疲劳、苦痛越多,人生前进得越猛。之所以能够这样,第一靠疲劳、疾苦得到报酬物,登时把疲劳、苦痛丢得远远的;第二靠有个建造新鲜精神的原力,这原力建造出新鲜精神,就把那为疲劳、苦痛所糟蹋的补足填满。
答:
答案 疲劳和苦痛有时能使人前进得更猛。
解析 压缩语段,大致需要两种能力:一是筛选能力,二是概括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确定本语段的议论对象是疲劳和苦痛;第三句是转折关系的复句,重点在“但实际上”后面的内容。语段最后一句“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对前面观点的解说。由此可以得出第三句的后半部分为语段的主要内容所在。
3.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50个字(含标点符号)。(4分)
据《纽约时报》报道,奥巴马政府正在规划一项为期10年的关于人脑活动的科学研究,并绘制一张全面的人脑活动图。
如果有一天大脑的神经活动能够如地图一样清晰,与大脑相关的一些顽症将不再无解——诸如帕金森氏症、自闭症等将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另一方面,计算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进入到成熟的民用阶段,但若想进一步实现模拟人脑活动则有赖于对于人脑更加深刻的认识,绘制人脑地图计划,将很有可能在未来20年内带动相关产业的大发展,实现人工智能的真正突破。
答:
答案 美国将研究人脑活动,绘制人脑活动图。该计划将有助于治疗一些顽症,并实现人工智能的突破。(每点1分)
……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3 情境微写作题
(用时:45分钟 满分:34分)
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表达简明、得体,不超过120个字。(6分)
材料一:2014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拜祭日。——2014年2月26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画上了句号,对此应该确定一个纪念日。中国的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也是令人尊重的。——德国反法西斯主义者联盟主席福尔克马尔•哈尼施
材料三:有媒体报道称,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对中方在二战结束69年后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感到疑惑。——2014年2月国防部例行记者会
答:
答案 (示例)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悼念死难同胞,揭露战争罪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反思民族悲剧的成因,避免历史惨剧在我们身上重演 。同时正告日本当局,为侵略历史翻案的企图注定要落空。
解析 解答这类题目要先概括出主要事件,然后针对文段中的具体事件,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意见,是非分明,切中要害。本题的主要事件是“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引起的不同反响,针对这件事,表明观点(应持肯定态度)并阐明理由即可。
2.近年来“汉语热”在全球异常火爆,目前全世界学习汉语的“老外”已超过3 000万人,有100多个国家,2 5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然而,面对“老外”对汉语的高涨热情,国人渐渐地冷淡了自己的母语已是不争的事实。报纸、杂志、影视屏幕的“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戏”,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暑期英语班的异常火爆、一枝独秀,已成为近年来司空见惯的现象。翻开某些学者的专著、论文、学术报告,也难免错字频出;而用中文写不好大学毕业论文的也大有人在。
请根据以上情况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语。要求:句子对称,用语简练。(4分)
答:
答案 (示例)①规范汉字,纯洁母语。②加强自身文化优势,架起通往世界的桥梁。
3.孔英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在人才中心看到了雅正中学招聘教师的启事后想去应聘。下表是他的一些情况介绍,请据此筛选有效信息,替他补写一份给雅正中学校长的求职简信。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不超过120个字(含标点符号)。(6分)
姓 名 孔英
毕业院系 岭南师范大学数学系
……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5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选择题
(用时:45分钟 满分:30分)
一、比对下列选项与原句意思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请说明理由。(21分,每题3分)
1.选项:(2014•安徽卷第3题B项)古代思想家反对“文胜质”的倾向,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
原句: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对比结果:不一致
理由:选项把“众口一词地告诫”直接换成“反对”;原文是“可能”,到选项中变为“势必”,这是错误的。
2.选项:(2013•天津卷第7题B项)“微博粉丝”和传统“粉丝”都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在追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
原句:换句话说,“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
对比结果:不一致
理由:“都”说法绝对。原句说“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自我实现”。选项中说的“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是有条件(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的,并不是所有的“粉丝”“都”能获得。
3.选项: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在所有产业样式中,电影的跨国传播能力最丰富、最有效。
原句:而在所有文化样式中,电影的跨国传播能力最丰富、最有效,在国家形象的塑造方面更缓和、更具柔性、更能融合视野上的对立,从而构造一种国家的文化“软形象”。
对比结果:不一致
……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7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题
(用时:45分钟 满分: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科学奖要经得住时间考验
沈致远
据不完全统计,国际性科学奖共有十几种。为何诺贝尔奖一枝独秀?
科学奖的作用在于推动科学发展,设置科学奖应符合几项原则。首先是国际性,更重要的是科学性,自然科学是实证性的,判断真伪之唯一标准是实验。自1901年创立迄今,诺贝尔奖一直坚守以实验为准的基本原则,这是它一枝独秀“秘密”之所在。
在科学性上,其余诸奖良莠不齐。以奖金超诺贝尔奖的基本物理学奖为例,获奖人中有七位不符科学性。一位是霍金,他的“黑洞霍金辐射”只是假说,并未被实验证实。此外有六位弦论者获奖,其中威腾是弦论者公认领袖。多年来,弦论被炒作得沸沸扬扬,但至今既无实验证明,也提不出预言可供检验,对物理学发展乏善可陈。
借科学之名以“提倡宗教进步”的坦普顿奖,奖金也超过诺贝尔奖。获奖者除基督教神职人员,也有科学家。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戴森获得2000年坦普顿奖,他是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著名物理学家,折节俯就令人惋惜。
创立于1991年、以“博君一笑,发人深思”为宗旨的玩笑诺贝尔奖只颁奖状不发奖金。别以为只是开玩笑,其2000年获奖者之一基姆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可见“发人深思”并非虚言,寓思于乐别具一格。
科学奖提升科学家及其科学成就的知名度,使公众认识到科学之重要性。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由吴健雄等以实验证实。公众不知弱相互作用为何物,遑论宇称不守恒。1957年李、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家喻户晓,激励许多青年献身物理学研究。尽管如此,奖金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年前,我收到某部门座谈会通知:为发展我国科学以早日获得诺贝尔奖出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