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820字。
《段太尉逸事状》学案
逸事状
“状”,又称“行状”,一种文体,记述某人生平事迹。“逸事状”是“行状”的变体。二者的不同在于“行状”全面介绍一个人的生平事迹,“逸事状”则只记录逸事(即正史未载之事)。
“逸事状”的特点:只录逸事,力求典型,抓住两三件事写。所写之事应详细、确实,不可道听途说。行状一般只褒不贬,与史传不同(史传求全面)。这与写作目的有关。史传是对一个人的一生作全面评价,而写逸事状的目的有三个:使史官录用,希望修史时为死者作传;向朝廷报告,为死者请求谥号;为死者写墓碑之文提供素材。逸事状有固定格式:在文末写作者名字及写作目的。
本文写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柳宗元贬居永州时,是作者给当时在史馆任职的韩愈修史时作参考的。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的部队在京师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原卢龙节度使朱泚被叛军拥立为帝。段秀实当时在朝中,他坚决反对朱泚称帝。一次被召议事时,他突然用手中的笏猛击朱泚的头部,同时唾面大骂朱泚“狂贼”,后被害。柳宗元对段秀实的忠勇行为深表敬仰,可是朝中却有人散布流言,说段秀实的这一举动是“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柳宗元对此极为愤慨。他深知段为人一贯刚直,“遇不可,必达其志”。为了让人们了解段秀实,说明“刚勇”完全是段的自身的性格,因此,作者写作本文,用事实说话,使流言不攻自破。
文章取材于真人真事,通过三件逸事,一写其刚勇,一写其慈惠,一写其清节,三者交相辉映,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关心人民、临财而不苟取的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同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丑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史料价值。
1.读准字音
(1)泾州(Jīnɡ) (2)晞(xī) (3)邠州(Bīn)
(4)嗛(qiè) (5)鬲(lì) (6)槊(shuò)
(7)躄(bì) (8)戢(jí) (9)晡食(bū)
(10)击柝(tuò) (11)谌(chén) (12)巽(xùn)
(13)岐(Qí) (14)泚(cǐ) (15) (tái)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领,兼任;无赖,强横妄为
(2)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货,财物;肆志,放纵胡为
(3)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忧愁
(4)垂死,舆来庭中:抬
(5)无伤也!请辞于军:无伤,没关系;辞,劝说
(6)谢不能,请改过:谢,道歉;不能,没有才能
(7)覆校无疑:复核,校对
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1)领领行营节度使:兼任引领北望:脖子若挈裘领:衣领各领万人,与备俱进:统帅
(2)少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年幼某为泾州,甚适,少事:数量少周勃重厚少文:缺少太后之色少解:稍微诸老先生不敢少之:轻视
(3)一晞一营大噪,尽甲:全六王毕,四海一:统一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乃,竟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一旦,一经
(4)识其故封识具存:标记识众寡之用者胜:知道,懂得异乡无旧识:相知的朋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记住
4.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