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年级 上册
├─七年级期末
│1答案.doc
│答案.doc
│试题.doc
│试题1.doc
├─第二单元
││2013年新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ppt
││第2单元第7课《再塑生命的人》课件.ppt
││第二单元试题.doc
││论语4.ppt
││漫游语文世界0.ppt
││王几何.ppt
││文学名著阅读知识.doc
││我的老师.ppt
││我的早年生活.ppt
│└─第二单元测试
│2七年级第二单元测试题.doc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二单元练习答题纸.doc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doc
├─第六单元
│2013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重点.ppt
│皇帝的新装.ppt
│女娲造人.ppt
│小圣施威降大.ppt
│寓言四则8.ppt
├─第三单元
│013-风雨.MP3
│2013新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ppt
│z济南的冬天.MP3
│《秋天》音频诵读3.mp3
│春.ppt
│风雨.ppt
│古诗四首.ppt
│济南的冬天.ppt
│秋天.rm
│秋天4.ppt
├─第四单元
│01在山的那边.mp3
│2013新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ppt
│短文两篇.ppt
│虽有佳肴.ppt
│岁有佳肴8.mp3
│在山的那边.ppt
│紫藤萝瀑布.MP3
│紫藤萝瀑布.ppt
│走一步,再走一步6.ppt
├─第五单元
│2013新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ppt
│河中石兽.mp3
│河中石兽.ppt
│化石吟5.mp3
│看云识天气.ppt
│绿色蝈蝈.ppt
│月亮上的足迹.ppt
└─第一单元
2013新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ppt
初中语文开学第一课课件.ppt
荷叶 母亲.ppt
金色花.ppt
羚羊木雕.ppt
七年级第一单元测试.doc
秋天的怀念.doc
秋天的怀念.mp3
散步.doc
散步1.ppt
散步朗读.mp3
世说新语》两则.ppt
世说新语二则.ppt
散 步
一、内容及其分析
1、内容
莫怀戚的《散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2、分析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应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可以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学习的广泛空间。同时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增强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浅显质朴的语言,并进行仿写。
课时:1课时
二、目标及其分析
1、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2)品读浅显质朴的语言,并进行仿写。
2、分析
(1)有时简单的诵读,就是最好的教学手段;
(2)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并进行仿写训练,达到读写结合。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本文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蕴含的主题较深,初一学生思考的深度不够,所以感悟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对于文章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对称的句式,学生需要反复的朗读,思考,才容易体会。
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展开讨论和交流,并进行适当点拨,主要贯穿以下教法:
1、情境设置法:教师可让学生配乐朗诵,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2、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应让选择让我们感动的段落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讨论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基本流程
课前回顾——揭示(学习)目标——指导自学——巡视自学——检查(自学)效果——
讨论(学生),点拨(教师)——当堂训练———课后小结
●教学情景
(一)课前回顾(1—2分钟)
同学们,语文学习,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你能说说朗读时该注意哪些方面吗?
明确:
1、停顿,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
2、重音,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
3、语调,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
4、语速,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
5、情感,依文章内容而定,或欢愉,或沉郁,或悲伤。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识,引
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说明:
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地痛心与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史铁生笔下对亲情的回忆与感悟,让人感觉亲切而意味深长。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感恩情怀呢?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呢?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在教学中,应以反复朗读为基本立足点,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2、难点:仔细朗读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预习
自学要求与步骤(一定按照要求做哟!)
一、朗读课文,注意标画、识记文章中的重要字词。
二、读熟课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语速平缓、口齿清楚,注意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
三、再读课文,能够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自学检测
一、作者是谁?
二、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瘫痪 侍弄 憔悴 絮叨
三、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沉寂:
诀别
侍弄
四、简要概括本文的主旨。四、主旨:作者通过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作者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卷面书写(5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拼音在横线处写出恰当的汉字。(6分)
憔 (cuì) (tān) 痪 寒(zhàn)
脸(jiá ) (nì) 笑 (nèn) 芽
2. 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 )
A.①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②照相师一再告诉我,要尽量放自然些。
B.①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C.①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②这篇文章从头到尾他都仔细看过了。
D.①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②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你)怎么能自作主张呢?(不跟人商量,自己擅自拿主意)
B.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讲义气)
C.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老太婆的嘴)
D.你可能不得不面对与父母的分歧。(对人或事的不同看法)
4.古诗文名句默写。 (9分)
(1)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3)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
破山寺后禅院》)
(4)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 《夜雨寄北》)
(6)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公大笑乐。
5.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情况表,请根据这个调查情况,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阅读内容 人数 百分比
卡通画 112 56%
时文杂志 32 16%
武侠小说 30 15%
文学名著 26 13%
①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②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学作品,完成6—8题。(9分)
那一年的那个老头
那年初秋的一天,刚爬上树梢的太阳,与往日大不一样,猩红猩红的,像涂了血一样。老头子和平时一样,赶着羊出了村口,随后就躺在村头的碾盘上打盹,昨晚忙了大半夜,困了。
“得得得……”马蹄声伴着一阵阵狗叫,老头睁眼一看,几把明晃晃的刺刀已伸到面前。“起来,老头,回村子去。”老头子认识这个人,是村西头的楞柱子,爹妈早死了,听说他当了八路的,但是后来却穿上了日本人的黄军裤。
村子里最大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