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4道题,约5710个字。
西安市博源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月考
七年级语文试卷
亲爱的同学们:
如果这试卷是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展翅翱翔的雄鹰;如果这试卷是碧绿的草原,你就是那驰骋万里的骏马。只要你自信、沉着、放松,相信你一定比雄鹰飞得更高,比骏马跑得更快!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第1—6题,共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肿胀(zhàng) 叮嘱(zhǔ) 骊歌(lí) 花圃(pǔ)
B、沼泽(zhāo) 骇人(hài ) 木屐(jī) 重荷(hé)
C、瞬息(shùn) 伫立(zhù) 萋萋(qī) 诱人(yòu)
D、迸出(bèng) 深邃(suì) 喧嚣(xiāo) 磐石(pán)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人迹罕至举目无亲狂风呼号来势凶凶
B、九曲连环一泻万里奇趣横生亦复如是
C、锋芒毕露家喻户晓一如即往炯炯有神
D、当之无愧慷概淋漓杂乱无章惹人注目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通过大家群策群力的讨论,使七年(11)班逐步走向班级管理的科学化。
B、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C、徐州的春天简直就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D、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4、填入空缺处的动词,依次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
A、拉撒支牵系罩B、系罩牵拉支罩
C、支撤牵拉支罩D、支撒系牵拉罩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课外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法布尔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B、《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之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C、《最后一课》以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既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又表现了对祖国的深沉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
D、《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又名《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6、默写填空。(14分,每空1分)
(1) ,一切都将过去。(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鸟向檐上飞,。(吴均《山中杂诗》)
(3)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4)深林人不知,。(王维《竹里馆》)
(5)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 岑参的《逢入京使》中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这两句名句是:,。
(7)木兰是位有血有肉的巾帼英雄形象,她既有着“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的飒爽英姿,也不乏“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时流露出来的娇美风姿。
(8、):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9、)《木兰诗》中,用对偶的修辞,以形象的描写表现出边关气候的严寒和戍边将士的艰苦,这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成语“扑朔迷离”也出自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一)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7—10题。(13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父利( )其然也(2)日扳( )仲永环谒于邑人
(3)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4) 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甲】文中仲永才能变化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2)请写出出自【乙】文的成语。(一个即可)(1分)
10、【甲】【乙】两文的内容都有关于学习,然而吕蒙跟方仲永的求学结果有什么区别,谈谈你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所受到的启示。(3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