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20字。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背起行囊走四方

教学时间:2005.6.23.第十八周星期四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家乡名胜古迹及其文化蕴含,了解西部自然风光;
2.通过活动感悟对联的语言妙趣和文化韵味,学会创作楹联;
3.通过活动培养留心观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及其楹联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在观赏过程中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意识;
4.学写文情并茂的游记。

活动指导与建议: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共有三项内容,可以根据当地的条件和学习资源的特点有选择地开展活动。
1.关于“家乡风景独好”。开展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注意发掘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蕴。要求学生活动之后写一篇游记,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也是通过写作来督促学生投入并深入到这一活动中去。
这是一次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探访、考察活动,探访和考察的对象是家乡。因此,可以将全班同学按家庭住址来划分活动小组,对探访、考察的目标讨论确定后,拟定具体的活动计划。
学生家乡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各不相同,有的恰在旅游景区,或以自然风光秀甲天下,或以名胜古迹驰名中外;而有的可能地处偏远山区,边陲小镇,名不见经传。但家乡地理环境不同,并不妨碍本次活动的开展。本次活动就是要引发学生留意、发掘家乡平时不大为人所注意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正是因为这些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就在自己身边,或与父老乡亲们的生活发生联系,因而容易获得体认和感悟。在活动中,不仅是观察,欣赏,同时还要走访和考察,甚至要查阅有关资料,进行研究和考证,这样才能走进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深处,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

2.关于“模拟旅游趣味多”。祖国的西部以其美丽和神秘而令人神往,但身为学生不可能都去一一亲历旅游,因此,“神游西部”未尝不是一次既能满足求知欲、好奇心,又能获得审美乐趣的活动,况且“神游”便于将“旅游”与“语文”结合起来。因为是“神游”,所以要更多地借助于文字图片和声像资料,或者说,开展这项活动,就是促使学生用“旅游”的视角去搜寻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物特产、民俗风情方面的资料,在较为全面地欣赏、了解的基础上,有选择地重点研究某一感兴趣的“景观”,使自己成为这一景观的“小灵通”,并用合适的方式(包括写解说词,做旅游指南,做导游解说等)把它介绍给同学和朋友。
教师在指导这一活动时,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划分活动小组。为激发兴趣,引入情境,可以给各个小组命名,如“丝绸之路旅行社”“回归自然旅行社”等。第二,按各“旅行社”的旅行路线、游览目标不同,分别查阅相关资料,这是活动的重点。在充分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写解说词,做旅游指南。第三,分发解说词或旅游指南(在同学之间交流),并两组协作,相互配合,交替进行模拟旅游,即一组做导游,则另一组扮游客。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来开展活动。

3.关于“名胜古迹对联考”。镶嵌在名胜古迹上面的对联,犹如画龙点睛,我们可以从这双“眼睛”里读出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开展这项活动是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名胜古迹上的诗词楹联,留心地搜集和揣摩,并通过交流和学写,扩大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