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两个课时,约2700个字。
《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和特殊价值。
  2、感受本文形象生动的说明特点。
  3、强化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2、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
  3、理解拟人的手法和形容词的运用。
  课前准备:
  在学生预习基础上,读课文,写生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预习讨论题。
  介绍大熊猫的图片。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熊猫的图片
  (二)预习课文
  1、收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
  2、查阅工具书,能够顺畅地熟读课文。
  3、熟读课文,学生自己概括大熊猫的外形、分布、生活环境、习性、繁殖、现状等知识。
  4、画出有代表性的能表现大熊猫特点的句子。
  5、编写课文结构提纲,理清思路,了解大意。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l至5段):说明大熊猫在外国“贵宾”待遇和人见人爱的特点,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第二部分(第6至16段),介绍大熊猫、体态可爱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以及野生大熊猫数量极少、濒临灭绝的处境。
  第一层(第6段至7段)从体态、毛色和长相、神态的角度描写大熊猫的可爱形象和国外受到的欢迎。。
  第二层(第8段),简要说明动物园里的大熊猫不习惯于人工饲养的原因。这是一个过渡段。
  第三层(第9至13段),具体说明我国野生的大熊猫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活动范围。
  第四层(第14至16段),介绍大熊猫的繁殖情况。
  第三部分(第17、18段),介绍大熊猫生活历史古老的特征,说明它是“活化石”。
  (三)课文说明顺序
  从全文看,文章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个中心来进行说明;在结构上按由果到因的逻辑歹顷序来安排组织材料。文章开始先从我国特有、国际公认、古籍记载三个方面概括说明大熊猫的珍贵,暗扣说明中心,然后依次从“体态可爱”“数量稀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