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2015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 教师用书
【三维设计】(湖北专版)2015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补上一课  如何读懂古诗歌 课件.ppt
【三维设计】(湖北专版)2015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第二节  第1讲  形象 课件.ppt
【三维设计】(湖北专版)2015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第二节  第2讲  语言 课件.ppt
【三维设计】(湖北专版)2015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第二节  第3讲  表达技巧 课件.ppt
【三维设计】(湖北专版)2015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第一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课件.ppt
【三维设计】(湖北专版)2015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 教师用书.doc

  相传,有一次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来品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 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出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一、真题体验
  1.(2013•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 江 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答: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
  答: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联系词人写此词时的生活境遇、思想状况等,注意注释里“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等内容。朋友远道来访,由此可联想到词人与友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二是结合有关词句进行分析。上片中的“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表达了词人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下片中的“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则又写出了词人与友人离别的愁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