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880+9740+10180字。
散文部分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着凉/着想 攒射/人头攒动 咬文嚼字/朵颐大嚼
B.鹬蚌/鬻爵 古刹/铩羽而归 自怨自艾/方兴未艾
C.树阴/荫凉 吐血/血雨腥风 车载斗量/载歌载舞
D.躯壳/脱壳 一幢/横冲直撞 直截了当/安步当车
答案 D
解析 A项zháo/zhuó,cuán,jiáo。B项yù,chà/shā,yì/ài。C项yīn/yìn,xiě/xuè,zài。D项qiào,zhuànɡ,dà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胁从 一柱香 计日程功 树倒猢狲散
B.寒碜 显像管 焕然冰释 时世造英雄
C.文身 增值税 指手画脚 蚍蜉撼大树
D.熟稔 顶梁柱 世外桃园 针尖对麦芒
答案 C
解析 A项柱—炷。B项焕—涣,世—势。D项园—源。
3.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_。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___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________,________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 洋洋洒洒 浮动 好像
B.喜爱 纷纷扬扬 浮动 犹如
C.钟爱 纷纷扬扬 飘动 好像
D.喜爱 洋洋洒洒 飘动 犹如
答案 B
解析 钟爱: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只用于人。喜爱: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梅”是物,此处应选“喜爱”。洋洋洒洒:①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②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纷纷扬扬:(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据描写对象,此处应选“纷纷扬扬”。“浮动”可用于具体事物,也可用于抽象事物;“飘动”多用于具体事物。此处选“浮动”更好。“犹如”与“好像”比,书面色彩更浓些,更符合该段的语言特点。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开学已经很多天了,可是他仍然久假不归,我想他家里一定出了什么事。
B.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也将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
C.中国小说史上多续书,但几乎没有一部续书的艺术质量可以与原书
……
散文阅读整体把握训练
一 知识、方法梳理
(一)读懂,才能做题
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不够,任何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而要提高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不能单靠多做练习题。编者认为,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几篇散文,要用细读的方法,真正把它逐句读懂,读透了,做题自然不在话下了。
(二)整体把握文意、思路层次的方法
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①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②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
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有:
1.关注标题,揣摩文意。
标题往往蕴涵一些重要的信息,有时甚至集中反映文章意旨。
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倾向。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考虑,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如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样,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被我们捕捉。
3.扫描全文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
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找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捕捉了。
4.综合层意,概括文意。
阅读时能够逐段逐层地归纳内容层次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内容连续起来,就能发现作者在说什么了。
整体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有:
1.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
2.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
3.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握文意,还能找出文章的思路
……
诗歌部分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慰藉(jiè) 与会(yǔ)
里应外合(yīnɡ) 厝火积薪(cuò)
B.真谛(dì) 贫血(xuè)
不着边际(zháo) 妍媸毕露(chī)
C.寒暄(xuān) 涎水(xián)
相机行事(xiànɡ) 扺掌而谈(zhǐ)
D.绣闼(tà) 荫庇(yìn)
韦编三绝(wěi) 深孚众望(fú)
答案 C
解析 A项“与”读yù,“应”读yìnɡ。B项“着”读zhuó。D项“韦”读wé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褒贬 针砭时弊 鞭辟入里 精兵减政
B.瞭望 眼花缭乱 严惩不贷 要言不烦
C.磐石 钟罄齐鸣 金榜题名 功亏一篑
D.抱怨 以德报怨 心无旁骛 斐声文坛
答案 B
解析 A项减—简。C项罄—磬。D项斐—蜚。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考生在考试时遇到拿不准的题目,不要紧张,要冷静思考,仔细________,认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她在居委会又哭又闹,要与丈夫离婚。让她上法院解决问题,她又找借口________不去。
③科研部门与生产单位经常________情况,才能及时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A.琢磨 推托 沟通 B.捉摸 推脱 勾通
C.琢磨 推脱 沟通 D.捉摸 推托 勾通
答案 A
解析 “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琢磨”指反复地思索考虑。“推托”是借故拒绝,“推脱”仅指推卸责任。②句说“找借口”,自然选前者。“勾通”是勾结连通,贬义词;“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性词。据句意,不应该用贬义词,故应选“沟通”。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们针对上海市历史保护建筑东弄和中弄遭整体拆除的事件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是谁批准将历史保护建筑成片拆除的呢?带着公众的质疑,我们再次进行了调查。
B.在这些定格的瞬间中,微笑、开怀大笑,无论是儿童的,还是老人的,只要是发自心底的笑,都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看到这样的笑脸,人们总不由得也付之一笑。
C.对于这本书的出版,周有光说:“这是写给自己看的,一得之愚,一孔之见;为了节省笔墨,多半写成超短篇,过于简略,不成章法。”
D.睡意蒙眬中,我听到妈妈在收拾东西。脚步很轻,如履薄冰;关门的声音也是轻的。一切声响都是轻轻的,可我心里却有浓浓的不舍。
答案 C
解析 A项连篇累牍:表示用过多篇幅叙述。含贬义。B项付之一笑: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C项一得之愚:谦辞,指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见解。D项如履薄冰:指做事极为小心谨慎,生怕失误。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很大型的超市”“很雪白”是不是正确的说法?“空穴来风”原来指什么?“前三甲”到底是不是前三名?在种种疑问中,你恐怕需要看看这样一本书:《缺失的语文课——那些被你轻视的常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