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130字。

  2015年海淀区高三二模作文2标杆文
  【原题回放】24.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根据要求作文。(50分)
  (2)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数十年来,反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文艺作品(小说、戏剧、影视、音乐……)不胜枚举。这些作品或令人震撼,或使人警醒,或启人深思……
  请自选作品,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文章,表达你的感悟、思考。
  【1号文】 拒绝顺流而下 49分
  易北河水静静流淌……
  读过《德语课》有几年了?人物的名字早已在记忆中模糊不清,情节也早已风化为不成形的骨架。只有这句话始终压在我心头,一点点抽离让生命鲜活的空气。它向我提出一个问题:
  你能够拒绝顺流而下吗?
  恐怕很多人都提出一个疑问,是什么让素称理性的德国人在二战中成为恶魔?是否是这个民族在灵魂深处出了什么问题?这实在是个太难回答的问题,而我在《德语课》中读出了一个答案。还是从情节说起吧。
  战前的德国,一个灯塔看守者和一个法国画家是老朋友,战争期间,灯塔看守者身上多了一个责任,他被要求监督画家,让他不再作画,同时也没收了画家的作品——对于画家,这事实上是一种监禁。看守者如此恪尽职守,甚至在战争结束,因为未得到停止的指令,他仍然在监督着画家。
  这个恪尽职守的平凡的灯塔看守者,虽未像战场下的军人那样手指染上鲜血,但戕害了画家的自由的他,实际上也是法西斯恶的组成。他并非有意作恶,对他而言这甚至只是职责所在,但他就是这样成为恶魔。汹涌的河流让他向下漂流,作为掌舵者的他只是听任着顺流而下——
  道德?善恶?是责任在这里压倒了一切。他只是像众生一样听从了权威的判断。
  他难道从未想过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但正确地评判标准从来不只一个,只是有时相同、有时相异,但他们不同时,你能做到不顺流而下吗?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正是最严谨、最强调责任感的德国人成为恶魔。他们就如同那个灯塔看守员一样履行着所谓的职责,比谁都认真。但只有他们会盲目地听凭江流而去失自身准星吗?有多少时候我们在做一件事时,只是因为被告知应该如此,而从未想过是否如此?
  我们同样习惯了顺流而下。
  正如我们疯狂地抢购食盐,因为流向是此;正如我们无意中转发谣言,因为流向是此;甚至,正如十年浩劫,因为流向是此。
  这近似于绝望。然而,正如小说中的主人公耶茨,他最终为了保护将被父亲,那位灯塔看守者毁坏的画,惹出一场火灾,被送至少年看守所,终年写着“我的反思”,他拒绝了顺流而下。
  又是一个孩子,像《国王的新衣》中的小男孩一样,他们在河流中流过时,仍然望向天空,仍葆有善恶、真假的方向。
  我有时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一个当时的德国人,我真的能坚持不作恶吗?我犹豫、徘徊,但仍要写下:相信自己,然后,拒绝顺流而下。
  那为恶的大多数,恐怕正选择了不相信自己。
  【2号文】 还历史以严肃,还战争以残酷 48
  抗日战场上的枪声和硝烟仍未散去。几十年过去,留在人们心中的应早已从愤怒与仇恨转化为对历史的深思,对国耻的反省,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然而中国的文艺市场上却产生了一批“抗日神剧”,仅映出一种将屈辱的历史娱乐化的倾向。但我想说,历史从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请还历史以严肃,还战争以残酷。
  抗日剧其实由来已久。《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经典影片、文学作品伴随着父辈的成长,给了他们最初的爱国主义教育。抛去技术水平所限,早期的抗剧制作可谓精心,脱胎于小说的剧本也历经打磨。英雄形象虽有平面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