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6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古诗鉴赏(7份打包)
(语文)2016届 《步步高》高考总复习 大一轮  ( 语文版 )古诗鉴赏 表达技巧鉴赏题题组训练(含解析).doc
(语文)2016届 《步步高》高考总复习 大一轮  ( 语文版 )古诗鉴赏 考点综合提升练(二) 分诗体综合训练(含解析).doc
(语文)2016届 《步步高》高考总复习 大一轮  ( 语文版 )古诗鉴赏 考点综合提升练(三) 比较诗突破训练(含解析).doc
(语文)2016届 《步步高》高考总复习 大一轮  ( 语文版 )古诗鉴赏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 分题材突破训练(含解析).doc
(语文)2016届 《步步高》高考总复习 大一轮  ( 语文版 )古诗鉴赏 思想感情理解、领悟题题组训练(含解析).doc
(语文)2016届 《步步高》高考总复习 大一轮  ( 语文版 )古诗鉴赏 形象鉴赏题题组训练(含解析).doc
(语文)2016届 《步步高》高考总复习 大一轮  ( 语文版 )古诗鉴赏 语言赏析题题组训练(含解析).doc

  表达技巧鉴赏题题组训练
  一、基础题组
  1.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技巧。
  (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虚写(想象)、夸张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设问、借代
  (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偶、对比
  (4)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拟人
  (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象征
  (6)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反语
  (7)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虚写(想象)
  (8)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象征、比喻
  (9)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对写法
  (10)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侧面描写
  (1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对偶、反衬
  (1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衬托
  (1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借代
  (1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反问、用典
  (1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互文
  (16)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用典
  (17)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用典、虚实对比
  (1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动静结合、反衬
  (19)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借古讽今
  (2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反衬
  二、核心题组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  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
  考点综合提升练(三) 比较诗突破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钟山晚步
  王安石
  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
  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
  晚步西园
  范成大
  料峭轻寒结晚阴,飞花院落怨春深。
  吹开红紫还吹落,一种东风两样心。
  (1)简要分析诗句“细红如雪点平沙”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诗中“晚步”而生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细红”代指楝花的色彩,“如雪”喻指楝花在轻风中轻盈飘飞的姿态,“点平沙”生动地描写出楝花坠落平地的美态。
  (2)王诗是闲适之情,“时见”一词显得悠闲,“晚步”赏景见情趣;范诗表达的是一种“怨”情,怨春风吹开红紫花朵又吹落,有情也无情,“晚步”赏景见情趣、理趣。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思赠远(其一)
  王 涯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1)这两首诗分别是以什么人的口吻来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漫漫轻云露月光”和“唯看新月吐蛾眉”都
  ……
  思想感情理解、领悟题题组训练
  一、基础题组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东坡还自岭南①
  李之仪②
  凭陵岁月固难堪,食蘖多来味却甘。
  时雨才闻遍中外,卧龙相继起东南。
  天边鹤贺瞻仙袂,云里诗笺带海岚。
  重见门生应不识,雪髯霜鬓两毵毵③。
  注  ①写作背景:苏轼因新旧党争被发配岭南,元丰年间遇赦返京,作者在他即将归来时作此诗。②李之仪:苏轼门生,与苏轼感情深厚。③毵毵(sēn sēn):毛发纷披散乱状。
  诗中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由悲伤转为欣喜,又由喜悦回归悲伤。首联作者为东坡先生遭遇党争打击、需要独自承受生活的艰辛而悲伤;颔、颈两联为老师能够等来皇帝的赦免,重新返京而无限欣喜,自己想早日见到他,内心充满渴望;尾联作者想到时光飞逝,岁月无情,师生都已老迈,而感慨万千。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殿前欢•客中
  张可久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青泥小剑关①,红叶湓江②岸,白草连云栈。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注  ①青泥:青泥岭,坎坷难行。剑关:剑门关,地势险要。②湓江:长江的支流。
  在这首元曲中,“望”和“随”深深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望”长安,可见作者对功业之渴望,但“可望而不可即”,前程渺茫,鬓发已斑。“随”征雁,言极被动,明知功名虚幻,却还要四处奔波。作者内心无法挣脱的矛盾,以及无法把握的人生无奈和悲哀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报恩寺上方
  方 干
  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
  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
  这首诗的首尾两联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联通过写诗人兴致勃勃登上寺院上方后,发现这里可以尽情扩展视野,表达了诗人的异常惊喜之情。尾联通过写寺院上方的美景久久地萦绕在
  ……
  语言赏析题题组训练
  一、基础题组
  (一)赏字(词)题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 园
  黎 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请简要分析“山光窥短墙”中“窥”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窥”,偷看,写山光探头进入短墙,窥视小园中的景物,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从侧面突出了小园景色之美。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梦中作
  秦 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注]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  夭矫:卷曲而有气势。
  请结合语境对第二句中的“动”字作鉴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个“动”字,把本来静止的春色化为动态,写出了春雨的播洒催发满山的野花,山花烂漫,生机勃勃。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甘草子
  柳 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诗词之妙,妙在炼字炼句,言简而意丰。请赏析“乱”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