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资料(4份)
【练】人教必修5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资料.doc
【讲】人教必修5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资料.doc
【结】人教必修5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资料.doc
【预】人教必修5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资料.doc

  【讲】人教必修5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资料
  【教学目的】
  1.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借鉴吸收。
  2.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3.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
  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一提到“咬文嚼字”,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的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介绍作者:
  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文化大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他的其他代表作有《诗论》、《谈美书简》等。其中《谈美书简》我们是应该读一读的。
  三.解题:
  请学生把课前预习查到的“咬文嚼字”意思说出来:
  “咬文嚼字”这个成语的含义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这不是一个好词,贬义。朱光潜却在文中大肆鼓吹“咬文嚼字”,这是为什么呢?朱先生是怎么理解“咬文嚼字”的?
  昨天让大家预习了,请一位同学把你划出相关的内容说出来,并告诉大家课文里的“咬文嚼字”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其他同学补充)。
  明确:
  课文里的“咬文嚼字”是褒义词。朱先生是贬词褒用,他认为,在阅读和写作上,“咬文嚼字”是  “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更具体地理解或表达思想感情。这也是我们以后阅读和写作应该努力的方向(学生齐读第三段)。
  在朱先生看来,“咬文嚼字”应该从哪些方面具体咀嚼揣摩呢?
  从第八段第一句话“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可以看出,作者是用例证法说明道理的。请大家先阅读1-5段,看作者举了哪些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四.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举了五个例子,我们一个个来看,看它们分别说明了说明道理。
  (一)分析第一个例子:
  第一组例子,关于“是”和“这”。先体会一下感情,学生自己读如下句子:
  ①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②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你是贱人!你是淫妇!你是你是大虫口里倒涎!你是你是 ……
  ③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你是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④你这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你是个好不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⑤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学生读后谈谈感受,教师明确:
  前三个,不论“是”“这”怎么好,“这”字表现力都好一些。虽然只
  ……
  【结】人教必修5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资料
  一、学习探究
  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
  读书需要咬文嚼字还是不求甚解?
  示例:"不求甚解" 出自: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原意是读书只领会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多花功夫,只领会文章的精髓。 首先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咬文嚼字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不求甚解又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二、素材挖掘
  让我想起福楼拜的话,“无论你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形容词。你必须不断地推敲,直到找准这个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止。你不能满足
  ……
  【练】人教必修5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资料
  课内巩固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晕车(yùn)    红晕(yùn)    轮外圆晕(yùn)   晕头转向(yūn)
  B.咀嚼(jué)     嚼舌(jiáo)    细嚼慢咽 (jiáo)  咬文嚼字(jiao) 
  C.没镞(zú)      斟酌(zhuó)    蕴藉丰富(yùn)   清沁肺腑(qīng)
  D.岑寂(cén)    付梓(zǐ)       锱铢必较(zīizhū)  尺牍宣言(dú)
  2.下列解释有误的是(  )
  A.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       援引:引用成例。 援,引用。
  B.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       尺牍: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
  C.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蕴藉:含蓄而不显露。
  D.杀青:泛指写定著作。          付梓:把稿件印出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文章要简捷,努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
  B.每讲一题,老师都要告诉我们一些简洁的解题方法。
  C.我们要养成学习所必须的好习惯。
  D.我们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是(    ) 
  A.语文课上,王老师咬文嚼字,引经据典,深受同学喜爱。
  B.王祥同学学习上锱铢必较,一丝不苟,令人敬佩。
  C.对那些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我们深恶痛绝,恨不能把他们全部扫地出门。
  D.经过三个月的奋战,我们终于摔掉了后进的帽子,大家不禁自鸣得意起来。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B.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C 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
  ……
  【预】人教必修5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资料
  一、认识作者
  姓名 朱光潜 字 孟实
  朝代 1897年9月19日-1986年3月6日 籍贯 安徽省桐城县
  生平简介 他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1897年出生,少时课读于孔城高小,考入桐城中学,青年时期在桐城中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后肄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1986年3月6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9 岁。
  主要作品 朱光潜主要编著有 《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 《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 美学拾穗集》等,并翻译了《歌德谈话录》、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G.E.莱辛的《拉奥孔》、G.W.F.黑格尔的《美学》、B.克罗齐的《美学》、G.B.维柯的《新科学》等。
  作品风格 朱光潜不仅著述甚丰,他本人更具有崇高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学术品格。他勇于批判自己,执著地求索真理:当他认识到以往在唯心主义体系下研究美学“是在迷径里使力绕圈子”,就开始用更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研究,使自己的美学思想向真理趋进;他反对老化、僵化,提倡不断进取。
  二、文本知识
  背景资料
  汉语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掌握和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走上大街放眼望去,错别字不少;翻开书报,错别字、病句到处可见;听人讲话,不规范的用语几乎随时都可以听到。鉴于此,作者从生活和文学艺术出发,举例分析,旨在引导读者认真学习祖国语言,养成一字不可放松的谨严精神,达到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
  三、字词归纳
  1、字音辨认
  ①垂涎(     )     ②唾骂(    )     ③氛围(    )
  ④潜能(     )    ⑤锱铢(       ) ⑥焚香(    )
  ⑦意蕴(    )    ⑧携手(    )   ⑨尺牍(   )
  ⑩付梓(   )       ⑪烹饪(         )     ⑫清沁(    )
  2、近义词
  (1)蕴藉•蕴蓄
  辨析:“蕴藉”,形容(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