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鲁人版必修四《报任安书》课件+教案+同步训练 (打包5份)
《报任安书》(第二课时)教学案.doc
报任安书(第三课时)教学案.doc
报任安书(第一课时)教学案.doc
鲁人版必修四《报任安书》(62ppt)课件.ppt
鲁人版必修四《报任安书》同步练习及答案.doc

  报任安书(第一课时)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课文1—2段,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
  3、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积累重点词语,句式,特殊用法等文言现象。
  学习方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
  1、作者:司马迁(约前145—前90?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天汉二年(前99),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司马迁在狱中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      ), 原名 《太史公书》,东汉以后改为《史记》,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   黄帝     ),下迄(   汉武帝     )共约3000多年的历史,分为(    12  )本纪、(     30 )世家、(    70  )列传、(     8)书、( 10 )表等五种体裁,共130篇,50多万 字。作为正史《二十四史》的(     前四史    ),鲁迅高度评价《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4、背景介绍:
  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
  ……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 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思垂空文以自见  垂:使流传
  B.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纪:规律 
  C.曼辞以自饰  曼:随意的
  D.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际:关系 
  解析:选C。曼:美。
  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后是非乃定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C.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解析:选D。D项,都是连词,表假设。A项,副词,“才”;副词,“竟然”。B项,代词,“自己”;代词,“它”。C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3.下面六句中,全都说明作者“忍辱而苟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