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00个字。
空城计
【疑难解析】
1.这篇课文的情节发展脉络清晰,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速读课文,各用四个字概括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第1段)开端:兵临西城。
·第二阶段(第2段)发展:临危施计。
·第三阶段(第3、4段)高潮:司马中计。
·第四阶段(第5、6段)结局:孔明释计。
2.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从文中找出来并用适当的词语形容这三次笑。
甲生:第一次笑:第三段中的“笑容可掬”,这是镇定自若的笑。
乙生:第二次笑:第五段中的“抚掌而笑”,是脱险之后的欢笑。
丙生:第三次笑:第六段中的“拍手大笑”,是成功之后的开怀大笑。
3.题目“空城计”中的“空”用得恰当吗?读了课文之后我们知道城中还有2500名军士把守城池,并非一个人也没有的“空城”。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请简要说说理由。
思路:把守城池的2500名军士相对于15万大军来说,和“空城”确实没有什么两样,绝对不堪一击。
4.诸葛亮施“空城计”弄险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司马懿为什么会中计失败?假如换成司马昭,诸葛亮还会用空城计吗?用了会成功吗?
主要原因在于诸葛亮知彼知己,他对司马懿可以说是了如指掌,甚至对司马懿一见到空城之后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都先想到了,故此能险中取胜。司马懿虽是名将且与诸葛亮打过多次交道,了解诸葛亮的性格,但他对诸葛亮了解不够全面,加上他刚愎自用,导致他中计失败。假如换成司马昭,结果可想而知。

【重点品析】
1.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1)他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城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围绕城门的“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司马懿。
(2)他没有像文武百官般被吓得不知所措,他“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计谋。
(3)他料到司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弃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借司马懿的疑心来使自己的计谋得以成功。
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看拼音写汉字。
司马yì_________ 言qì___________ fǔ___________掌
笑容可________jū 城pù___________ 鹤chǎng_________
guān_________巾 zhǔ_________尾
2.用线条将下列词语与正确的义项搭配起来。
(1)蜂拥 ①不遵守规定,随便进出。
(2)分拨 ②惊惧的样子。
(3)失色 ③分派。
(4)骇然 ④像蜂群一样拥挤着。
(5)妄行出入 ⑤目惊恐不安而变了脸色。
3.“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之一,请写出“三十六计”中的任意五条计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懿看罢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