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00字。
《登高》《锦瑟》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文本,对诗歌的艺术表现方法、语言风格有所理解与领悟。
2、能够感受诗歌的艺术感染力量,积累诗歌阅读审美体验。
[教学重难点]: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设想]:
1、先朗读背诵诗歌;
2、通过吟诵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审美经验;
3、通过多方面的资料辅助学生鉴赏。
[教学方式]:文本研习
[课时安排]:0.5+0.5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
登高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极富象征性的意象,中国古代风俗中有登高祈寿的传统,士大夫有登高言志的习惯。那么杜甫登高何为?现在一起来进入这首诗。

二、诗歌朗读背诵(可将两首诗同时进行)
1、集体朗读诗歌
2、听吟诵
3、再次朗读并背诵

三、《登高》鉴赏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在反映天宝末年到大历年间的重大社会政治事件、时代的动乱及民生的疮痍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因而被誉为“诗史”(《新唐书·文艺》上)。在艺术创作方法上,他集前人之大成,“深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同上)。又沾溉万代,开后世无数法门,因而被尊为“诗圣”。他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泰斗,并称“李杜”。
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有《杜工部集》。

2、解题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流寓夔州时重九登高所作。将古代风俗中的登高祈寿和士大夫的登高言志综合在了一起。诗中写江边秋景,意境雄浑开阔,倾诉了诗人长期漂泊、老病孤愁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