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题,约8690字。

  西安市第一中学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必修3)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教科书再删鲁迅作品引发争议
  中国现代文学之父鲁迅(1881-1936)的散文《风筝》被人民教育出版社撤出了初中新版语文教科书,取而代之的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境外媒体称,这一变动引发诸多争议。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9月5日题为《中国的深度思考战争》一文指出,近年来,鲁迅的作品正逐步从语文教科书中退出,这激起某些学生家长的担忧。在新浪新闻与微博展开的调查中,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对这样的变动感到不满。他们说,“鲁迅的作品都是经典作品,代表着中国人民的精神”。
  鉴于鲁迅的声望与公认的中国现代最优秀作家之一的地位,他的作品为什么要退出教科书呢?有分析认为,“初中生接触的内容不宜过于深刻”。文章援引赞同这一调整的作家赵瑜的话说,不应让孩子过早涉入思考、判断等阅读领域,要让他们逐渐积累自己的见识。
  网上有少数人支持这样的变动,理由是鲁迅的作品情绪消极,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他的现实主义使人们对真实的世界有了必要的了解。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9月8日报道称,多年来,学生和教师一直在抱怨年轻人很难理解鲁迅的作品,并称鲁迅大约写在一个世纪以前的那些对中国文化的见解正在与时代脱节。删除其文章的决定或许可以迎合这些人,但其他人认为,此举是在向错误的方向前进。
  报道指出,一份河南当地报纸在报道了新版教科书删除鲁迅作品的决定后,数万人当晚在网络上发表了相关评论。在新浪微博进行的两项调查中,超过85%的参与者反对删除鲁迅作品。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说:“对中国一代又一代改革者和知识分子来说,鲁迅对国家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文学领域,他的作品鼓励人们对社会进行反省。即便现在阅读鲁迅的作品,你还能受到强烈的启发。”
  而许多学生称,他们不喜欢学习鲁迅的作品,并称他的文章使用的是旧式的语言风格,很难理解和掌握。
  一名来自深圳的高二学生说:“鲁迅的作品全都是批判上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但如今我们的社会是和平和富裕的。”
  一些父母和大学生则认为,学习鲁迅的作品对所有年轻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来自东莞的学生家长刘薇兰说:“(之前)当局从教科书中删除《阿Q正传》和《药》,我对此感到遗憾和愤怒。”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支持教科书删去鲁迅作品的一项是
  A.初中新版教科书删去鲁迅作品是根据学生年龄段应适合怎样的课文而作的调整。
  B. 鲁迅的现实主义鼓励人们对社会进行反省,使人们对真实的世界有了必要的了解。
  C. 不应该让孩子过早涉入思考、判断等阅读领域,要让他们逐渐积累自己的见识。
  D.鲁迅作品大约写在一个世纪以前,那些对中国文化的见解正在与时代脱节。
  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对教科书删去鲁迅作品的一项是
  A.鲁迅的作品都是经典作品,代表着中国人民的精神。
  B. 一位家长说:“从教科书中删除《阿Q正传》和《药》,我对此感到遗憾和愤怒。”
  C. 鲁迅的作品全都是批判上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如今我们的社会是和平和富裕的。
  D. 鲁迅对国家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文学领域,即便现在阅读鲁迅的作品,你还能受到强烈的启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赵瑜说:“初中生接触的内容不宜过于深刻。”他进一步分析说,不应让孩子过早涉入思考、判断等阅读领域,要让他们逐渐积累自己的见识。因而他是赞同教科书删去鲁迅作品的。
  B. 钱理群教授说:“对中国一代又一代改革者和知识分子来说,鲁迅对国家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文学领域,他的作品鼓励人们对社会进行反省。”由此看来,钱教授是反对教科书删去鲁迅作品的。
  C.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和香港《南华早报》网站都报道了中国教科书再删鲁迅作品而引发的争议,而且调查结论是相同的,根据网上调查支持者占少数,而反对者占大多数。
  D. 对中国教科书再删鲁迅作品而引发的争议的报道,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和香港《南华早报》网站网文的作者都是以客观的态度如实报道调查情况,其结论并不代表作者的态度。
  二、文言文阅读(共14分,选择题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李商隐传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