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
最后的常春藤叶.ppt
《最后的常春藤叶-》预习案,.doc
《最后的常春藤叶》简案.doc
《最后的长春藤叶》教案.doc
《最后的长春藤叶》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的
1. 复习巩固小说的基本要素
2. 通过情节的分析理解最后的长春藤叶的意义,理解文章的深刻的主题思想
3. 通过分析文中对贝尔曼的描写,找出人物内在和外在的鲜明对比,体现贝尔曼作为低层的小人物却有着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心灵
4. 体会并学习文章的语言艺术及精巧的结构安排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怎样理解长春藤叶的意义及文章的主题的把握
2. 贝尔曼人物形象的理解
3. 最后结尾情节的出人意料体现了作者巧妙的构思
三.教学设想
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情节、人物、环境等,从而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及结尾的巧妙构思
四. 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法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作者简介
欧 • 亨利 ,美国短篇小说家。他一生穷困潦倒,接触了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创作生涯中,写下300多篇小说,著名的作品有《白菜与皇帝》、《四百万》、《西部人心》、《市声
……
《最后的常春藤叶》简案
学习目标:
1、熟悉小说内容,学会复述小说主要情节。
2、体悟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学会抓住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3、感悟生活和生命,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生命观。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 图片介绍作者 欧 亨利
三、 学生速读课文, 整体感知情节内容
《最后的常春藤叶》叙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100字以内复述主要情节,要求包含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等信息)
四、 研读课文。
1、小说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2、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
……
《最后的常春藤叶》预学案
学习目标:
1、熟悉小说内容,学会复述小说主要情节。
2、体悟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学会抓住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3、感悟生活和生命,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生命观。
一、学常识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物是小说的核心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侧面描写包括:以他人言行来反映人物等(又叫侧面烘托)。
故事情节指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
二、识作者
欧•亨利(1862——1910)19世纪末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以新颖的构思、诙谐的语言、悬念突变的手法反映了20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现实,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他的一生富于传奇性,三岁丧母,童年时只能寄人篱下,做过药房学徒、牧牛人、会计员等各种工作,饱尝歧视,遍尝艰辛。1898年他被控挪用银行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