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辅导
优选文体 扬己所长.doc
打造.doc
匠心结构 胸有丘壑.doc
精彩拟题 美目传情.doc
精雕.doc
精准审题 高远立意.doc
内容充实 情真意切.doc
打造“豹尾” 意犹未尽
山东 赵洪军
清朝时期,官场十分腐败,只要有钱就可以捐官。京城的都老爷给皇上上奏折要求整顿吏治。湖南巡抚接到皇上的指令,立即组织手下的文武百官进行考试,并声言对请人代考的人斩立决,当场抓了他二少爷的枪手,此事就只好虎头蛇尾了。
原来的声言“对请人代考的人斩立决”也就不了了之了。最终导致清朝官场更加腐败,直至灭亡。写作文也是如此,决不能虎头蛇尾。文章内容分量很重,结尾写得疲疲沓沓,或像是应该再说点什么却浮浮泛泛地住了笔,往往会给人以疲塌之感,毫无生气。
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于是喝完了那壶酒。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写作文也是如此,当停则停,戛然而止,不可节外生枝。
如,佳作《知子莫如父》,通篇以大款父亲独白式的叙述方式,赞扬儿子要当警察的理想,夸奖他天生是个当警察的料:身强力壮,动作敏捷,善于交际。结尾两处写道: 哟,有人敲门,我失陪一下。嗬,说曹操曹操就到。两位警察兄弟,有急事?啥事儿?到我们那儿去?这干嘛呀,有事在这儿说不就得了,大家伙又不是外人。 啥?我儿子把别人砍成
……
匠心结构 胸有丘壑
山东 赵洪军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子林里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同,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文同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同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
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这就是著名的胸有成竹的故事。后来,“胸有成竹”就演变成了一个成语,用来比喻人们在办什么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里有个准谱儿了。
这里所说的“胸有丘壑”是指绘画、作文时,心中已把握到了深远的意境,也就是胸有成竹。既然把握了作文的意境,明晰了材料之间的关系,文章结构梳理起来自然就会精致。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作文的启示是:成竹在胸则作文优,胸有丘壑则作文美。
胸有丘壑天地宽。人的胸中其实不可能会有丘壑,只是当一个人胸怀博大时,他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也就变得开阔,天地间纵使曲折百转,丘壑万千,在他看来也是一马平川,可以任其纵横驰骋。说白了,这实际上包含的是人的一种追求和处世态度,这两点也直接决定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这个人会有多大的成就。
……
精彩拟题 美目传情
山东 赵洪军
张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虽然说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龙眼对于龙的重要意义。同样,作文中拟写题目,对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谓拟题,就是为文章拟定题目。文章的标题决定写作的内容和写作的方式。好的题目要确切、简洁,能引起读者阅读正文的强烈愿望,又可以使读者在读完之后,获得总印象,加深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俗话说得好:“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作文也靠题装。这是一个重视包装的时代,像一本精彩的书要有一个好的封面,优质产品要有精美的包装。好的标题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同学们切莫等闲视之。近几年来,中考命题者有时也提供材料,提出某个话题让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作文,既考查考生选择角度确立中心的能力,又考查考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怎样拟题才能推陈出新、与众不同,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睛呢?
首先做到“巧”。作文的题目与文章的立意、构思的角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巧的立意、巧的构思才会拟出巧的题目,反之亦然。所谓“题好一半文”即是此意。例如人教版八上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这两个题目都紧紧扣住文章的主题,起到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其次做到“俏”。题目如同商品的包装,别出心裁的包装会赢得顾客的青睐,同理,出人意料的题目会让人“一见钟情”。题目新颖别致,会产生一股强劲的吸引力。比如人教版八上《被压扁的沙子》,《生物入侵者》。
文贵“明眸善睐第一瞥”。自拟题目,总的要求是从自己确立的写作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空泛,要合理出新,不要落入俗套。
因此我们拟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要简练、准确。
拟题应紧扣文章内容,让人一看就觉得不敢多字也不得
……
精雕“凤头” 靓丽开篇
山东 赵洪军
文章的头开得好,自然就越写越顺,读者也爱看,头若开得不好,写时定会步步为艰,读者就会不满意。正因为开头重要,所以写文章的人没有不注意开头的。
先说一个例子——
有一篇习作《生活这样告诉我》这样开头:
有的人说,生活是幸福的,有的人说,生活是苦涩的,有的人说,生活处处有快乐,也有的人说,生活处处有荆棘,让人痛苦……
生活,对于每个人而言,是不一样的。但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是的。
只有活泼、开朗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乐趣,而孤僻性格的人往往觉得一切都在与他作对。
在我心中,生活是美好的,即使有不愉快的事情也可以转变成乐趣。
这样的开头不能反映出话题作文“化大为小。以小见大”这一基本原则之中的“大”
和“小”。文章开头的排比句大而化之,故弄玄虚,而第二段基本上是废话;第三段与上下文联系不紧。像这篇文章开头,故意耍花枪,兜圈子,有意让人琢磨不透,进人“迷魂阵”,不愿将意思直截了当地写出来。仿佛这就是文章新颖巧妙的所在,见水平、见功力的地方。其实这种故弄玄虚的作法,恰恰是写作的弊病。
再说一个正面的例子——
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此后,他时常闲游山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为便于他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文章写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啰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欧阳一看,便恍然大悟
……
精准审题 高远立意
山东 赵洪军
据说,老舍先生找了四句表现难度很高的诗句向齐白石老人求画,其中最难的就是查初白的《蛙声十里出山泉》。齐老人得信之后,他用重墨在纸的两侧画了一个山涧,急湍的山泉在山涧中流淌,水中游曳着六只小蝌蚪,上方用石青点了两个青青的远山头,青蛙妈妈在那里呢,她的声音传出了十里之遥,到了山涧的这头。画作完成之后,在老舍先生客厅挂出之后,消息立刻传向四方,轰动一时,成为中国文坛画坛一桩大事。这大致是1951年秋天的事。
当时流传的说法是,齐白石老人得到命题后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找到了灵感,提笔完成了有奇妙构思的绝品。当朋友们询问时,老舍先生自己也这么说,总是对老人的聪明才气和创作水准倍加赞赏,称他不愧是世界级的美术大师, 91岁啊!
这幅《蛙声十里出山泉》是丰富想象力的辉煌结晶。而且,这种按诗意作画的绘画方式也就成了中国画里特有的一种创作门道,由于构思巧妙,意境绝佳,所产生的作品绝对是原创孤品,非常罕见,几乎件件都可能成为上上品,开启了一片美术新天地。
绘画如此,作文道理亦然。这个故事带给我们作文的启示是:审题要精准,立意要高远。
什么是审题?
审题就是弄清楚写作的基本要求,从而为全文的构思找到一个准确的方向和起点。审题就像下棋一样,只有全局在胸,才可能稳操胜券。
审题就是战略,战略就是找魂;题目皆有魂,把魂按到作文中方能让读者明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审题就是整体的策划创意,当下的各行各业都提倡策划、创意,从电影、电视剧、小品、歌曲到一台晚会,一次活动,一件产品,无不竭尽策划创意之能事
……
内容充实 情真意切
山东 赵洪军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贵妇刚生完小孩,因为需要补身喂奶,家婆每天都煲补品给她吃,可是她吃什么都没胃口,特别是肉类,所以身体日渐消瘦,奶水也越来越少,这可把全家人都急坏了。贵妇的丈夫有一位做厨师的朋友,于是丈夫把他请来专门为贵妇做菜。厨师发现贵妇特别爱吃胡椒煲猪肚,而且胃口也不错,但是她对其他肉类反感,所以营养还是跟不上。一次偶然,厨师把鸡肉放到猪肚里,加上药材煲汤,贵妇竟然胃口大开,不但把汤喝完,还把猪肚和鸡肉吃得干干净净,而且越喝越开胃。贵妇的身体渐渐好起来,而且比以前更红润、更漂亮了。
从上述故事不难发现,猪肚是美味,猪肚里放上鸡肉煲出来的汤和肉更是美味尚品。写文章也是如此,主体要像猪的肚子一样,要有充实、丰富、饱满的内容,令人垂涎三尺。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作文的启示是:作文需讲究内容丰富,猪肚要求饱满圆实。
所谓猪肚,就是指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容丰满、意境深远。
材料丰富。古人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而“猪肚”就是指文章的主体,主体要做到材料丰富。丰富的材料,可以显示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使人觉得作者具有丰厚的知识积累和文化积淀,还可以使文章显得斑斓多彩、引人入胜。
论据充实。论据,即立论的根据。论据可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一般指有代表性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理论论据,一般指哲学基本原理、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以及经典名言、谚语和格言等。
……
优选文体 扬己所长
山东 赵洪军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由此可见选择良好的住所,对于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来件至关重要。写作亦是如此,选择自己擅长的最佳文体,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什么是文体?
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通俗地说就是文章的身份。
文体既然是文章的身份,就有必要彻底全面切实搞清楚,弄明白。写作时凸显文体特征,就像医生着大褂,学生穿校服,服装特征明显就会让人一眼看身份。
要弄清楚文体,首先要明白划分标准,对于一个名称,一个概念,因为划分标准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而不同标准划分出来的结果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学生作文一般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文学体裁一般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中心思想必须明确、集中。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指所写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记叙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成因、功用的一种文体。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按论证方式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