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970字。

  南州六月荔枝丹
  总体设计
  教材概述
  本文是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写的一篇科普作品,准确、翔实地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贮运以及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高度的科学性、鲜明的思想性、生动的文艺性、语言的准确性,这四者完美的统一,是这篇科学小品的鲜明特点。高度的科学性表现在作者能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纠正前说的谬误,还事物以真实面目。引用史实都有科学依据,对无法证实的问题,则不妄下结论。鲜明的思想性则表现在倡导科学求索精神。展望荔枝生产的前景,指出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本文在平实的说明中穿插许多生动的描写,在精确的介绍中又大量引用古诗,相互融合,诗意盎然,情趣充溢。而精确无误的语言又表达了作者严密的思想。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整体把握课文,了解荔枝。理清作品脉络结构,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本文的教学难点是从文本研习入手,通过文章中的关键性语句去把握作者的科学精神。
  思路方法
  本课在组织教学时,首先应理清文章的思路,然后分析说明方法。大量恰切引用诗文资料是本文一大特色,要把引用的不同方法和对每一引用的具体作用的领会列为重点。
  准确、简洁、平实、生动,这些都是说明文的语言要求。由于本文是科普文章、科学小品,语言在准确前提下,也格外生动形象。在体会其语言特色时,要避免或忽视其科学准确性,或忽视其生动形象性这两种倾向。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1~2课时
  三维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荔枝;理清作品脉络结构,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
  2.分析课文的说明顺序,了解课文独特的说明方法。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导语设计
  故事导入
  宋仁宗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广东惠州第一次吃荔枝,对荔枝极尽赞美“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自此以后,苏轼还多次在诗文中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留下许多美好的诗句:“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愿同荔枝社,长作鸡黍局”。荔枝是水果中的佳品,昔日的皇宫珍果,如今是寻常百姓的果品。也许有的同学对它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荔枝是怎样的一种水果。
  推进新课
  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
  贾祖璋,浙江省海宁县人,生于1901年,我国著名的生物科普作家。他撰写的科普读物主要有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鸟类研究》(1931);和别人合撰的六十万字巨著、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植物分类学专著《中国植物图鉴》(1937);《普通鸟类》《世界禽鸟物语》《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韧性》《生物学碎锦》。
  贾祖璋的科学小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自然界奇妙的生物为描写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内容充实,构思精巧,语言简洁洗练,文笔清新朴实。收入中学课本的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均选自《生物学碎锦》)。其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荣获了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一等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