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310字。
毛泽东先生到重庆
经过八年抗战,日本侵略者终于投降了。蒋介石连发数次电报给毛泽东,邀请他来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到达重庆。国共和谈,蒋、毛握手。那个秋天里最大的新闻“重庆谈判”,举国瞩目。多少离合悲欢,在国家胜利之日重行握手,真是空前的大团圆!当时《大公报》记者彭子冈写下了这篇新闻特写,记录了那段重要的历史。
1.新闻特写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1)选材:截取生活横剖面。
新闻通讯往往要反映较完整的事件、较长的过程,向人们展示生活的纵剖面;新闻特写则抓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两个场面、一两个镜头,充分地展示生活的横断面。因此,新闻特写比通讯写得更细腻、活泼、绘声绘色,感染力更强。
(2)结构:淡妆浓抹总相宜。
新闻特写的结构,既不同于“倒金字塔”式结构的消息,也不同于“高潮在后”的文艺作品,通常以一个概括性的导语开头,马上转入对某个片断或局部的浓墨重彩的集中描绘;或者直接从生动的情节、场面、引语入笔,展开描写,把真正最重要、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后面,让人读完全篇产生一种“满足感”。
(3)角度:细察局部写雄奇。
新闻特写,往往选择典型事件或人物富有特征的片断和局部,进行突出的描绘,从一点、一面、一个口子插入放大,出奇制胜,别开生面。它可以撇开一场球赛的全过程,专写某一球之妙;它可以放弃整个会议程序和会场情景,写一个问题的讨论,一个提案的提出,一次独特的会面等;它可以截取时间进程中的某一瞬,充分展示和描绘,给人以深刻难忘的印象;甚至可以从某一个富有情趣和人情味浓厚的细节开掘进去,追前溯后,写出立体化的新闻来。
2.新闻特写有哪些写作要领?
提示: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形势。
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第五,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第六,要运用较多的描写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凭空想象。
3.《毛泽东先生到重庆》讲述了什么内容?有着怎样的意义?
提示:以毛泽东在机场受欢迎的场面向全国报告了“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国民党反动宣传总是把中共领导人描绘得野蛮横暴如洪水猛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