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70+3500字。
原君(节选)
1.连线作者
黄宗羲(1610—1695),明末清初史学家、思想家。浙江余姚人。字太冲,号南雷,学者尊为梨洲先生。其父因东林党狱被阉党迫害而死。崇祯帝即位,宗羲赴京为父鸣冤,被许为“忠臣孤子”。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南下,弘光政权崩溃,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他募乡民在余姚举兵抗清,时称“世忠营”。鲁王政权授以监察御史兼职方之职。兵败返回故里,课徒授业,著述以终,至死不仕清廷。黄宗羲为学领域极广,成就宏富,史学造诣尤深。他身历明清更迭之际,认为“国可灭,史不可灭”。他论史注重史法,强调真实可信。所著《明儒学案》,搜罗极广,用力极勤,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学术思想史专著。在哲学上,认为气为本,无气则无理,理为气之理,但又认为“心即气”,“盈天地皆心也”。在政治上,他深刻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君为天下之大害,不如无君,主张废除君主“一家之法”,建立万民的“天下之法”。他还提出以学校为议政机构的设想。他精于历法、地理、数学以及版本目录之学,并将其所得运用于治史实践、辨析史事真伪、订正史籍得失,多有卓见,影响及于整个清代。他一生著述大致依史学、经学、地理、律历、数学、诗文杂著为类,多至50余种,近千卷。著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
2.整体感知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后,封建社会逐渐走上了下坡路。明清之际是一个社会大震荡的时代,在封建经济自身的发展中出现了新的经济成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开始意识到即将发生“天崩地解”(黄宗羲)的历史变化,认为古老的封建制度“已居不得不变之势”(顾炎武),于是自明亡后,一批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便怀着痛心疾首的悲愤,对封建政治思想掀起了一个反思和批判的高潮。
这一思潮有两个指向,一是指向宋明理学,尤其是对王阳明一派,批判他们的空谈误国;一是对宋以来的政治体制进行思考,尤其是对皇帝“家天下”的专制体制进行猛烈的批判。在这方面,黄宗羲是一个典型代表。实际上在明朝未亡之前,东林党人就提出“以众论定国是”的政治主张,以“天下之公”对抗专制统治者的“一己之私”,要求言论自由,这可以说是明亡之后批判和反思思潮的一个先声。
作为明亡的亲身经历者,黄宗羲在一系列抗清活动失败后,从总结明亡教训的角度写成《明夷待访录》一书,对专制政体做了初步的反思,对封建帝王的专制独裁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同时,从民族兴衰存亡的角度,对未来社会所应具有的政治体制也作出了有益的思考。
《原君》是《明夷待访录》的第一篇,也是全书主旨所在,“原”,推原其本,“原君”意思就是推论为君之道。文章的主题是阐述君主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批判
……
原君(节选)练习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居: 居处,接受。
B.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量:衡量,考虑。
C.固其所也 固:固然。
D.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博:取得。
2.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于我心有戚戚焉
C.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D.寒暑易节,始之反焉
3.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 B.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
C.始而惭焉,久而安焉 D.敲剥天下之骨髓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B.亦犹夫人之情也
C.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 D.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
5.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B.不耕而食,不织而衣
C.吾王之好鼓乐 D.轻暖不足于体与
6.下列语句中,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B.是以其未得之也
C.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D.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7.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1)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诚不为过也。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