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30+4910字。

  求 谏
  1.连线作者
  吴兢(约669—749),汴州俊仪(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著名史学家。他所撰写的《武后实录》记述了张宗昌诱张说陷害魏元忠的史实,后来张说当了丞相,几次要求修改文字,都被吴兢严词拒绝,时人称之为当代董狐。吴兢一生修史,取得很大成就,修编有《唐史》《唐书》《唐春秋》《武后实录》《中宗实录》《高宗后修实录》等,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并流传下来的《贞观政要》,被后人称为中国第一帝王学。
  2.整体感知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徵、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贞观政要》虽记载史实,但不按时间顺序组织全书,而是从总结唐太宗治国施政经验,告诫当今皇上的意图出发。这部书是对中国史学史上古老记言体裁加以改造更新而创作出来的,是一部独具特色,对人富有启发意义的历史著作。
  1.识字注音
  谏诤(  )    鲠议(  )  刍荛(  )
  罄其狂瞽(  )  怖慑(  )  嗔责(  )
  诋诃(  )  愆过(  )  勖之(  )
  纂组(  )
  2.一词多义
  (1)寻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2)理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     当窗理云鬓     文理有疏密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
  ……
  6 求 谏练习
  一、夯基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必须极言规谏       极言:竭力陈说。
  B.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忤:冒犯,触犯。
  C.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勖:慰问。
  D.但思正人匡谏  正人:正直的人。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申之以孝悌之义
  B.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于是乃见/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皆失其举措 B.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左手倚一衡木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皆失其举措      B.此之谓自谦
  C.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  D.所以诤臣必谏其渐
  5.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B.恒欲公等尽情极谏
  C.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D.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6.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B.言而不用
  C.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  D.下为百姓所怨
  7.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1)人欲自照,必须明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闻,木从绳则正,________________。
  (3)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题。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