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080+2470字。

  第六专题 文似看山不喜平——叙事贵曲
  1.《刘玄德三顾茅庐(节选)》设置了哪些曲折的情节?你读了之后有何感受?如果删去这些曲笔改成刘备毫无障碍直进茅庐见到诸葛亮,诸葛亮见了刘备立刻应允,结果会怎样?
  2.《刘玄德三顾茅庐(节选)》一文通过曲折的情节成功地刻画了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的形象,请以张飞或刘备为例,说说人物的性格是怎样借助曲折的情节呈现出来的。这对你有何启发?
  3.贯串《雨夜》一文的一条感情线是起伏不平的,“我”的内心世界经历了哪些变化?反复的雨景描写对于表现“我”内心的波澜有何作用?
  4.《河豚子》有哪些曲折的情节?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5.《秋夜》一文写了肃杀寒冷的秋夜中的各种景物,传达了作者当时孤独苦闷愤懑的心境,请从章法上仔细研读,逐层说说各段写了什么景物,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6.以开头一段为例,说说《秋夜》一文在句法上的特点。
  作文,尤其是叙事性文章,如果平铺直叙,见首知尾,只能破坏读者的兴致;只有情节曲折、斗折蛇行、翻腾跌宕、摇曳多姿的作品,才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才能扣人心弦,满足读者的审美要求,令读者爱不释手。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波澜、有起伏呢?
  1.悬念式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马平川的记叙文,看之单调呆板,读之索然无味。考场中常见、易把握而又行之有效的模式主要有巧设悬念式。设置悬念即有意把一些重要的事实隐藏起来,埋伏笔,先不向读者交代,到恰当的时候,一下子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回味无穷。设置悬念具体做法往往是先叙结果,后议原因;或先埋伏笔,后加以照应。在具体设置时,既要“藏”,又要巧妙地“露”,这样才会形成曲折回环、跌宕生姿的效果。
  如高考优秀作文《一路平安》:
  他指着空位,问空位对面的中年男子:
  “同志,这里有……有人没有?”
  中年男子摇了摇头。
  他欣然落座。
  列车启程时,他晃晃随身带着的扁形茶叶罐:“来……来点吧?”中年男子举起茶杯,表示:已经有了。
  ……
  6 文似看山不喜平——叙事贵曲练习
  1.下面的文字有点儿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的意味,事无巨细,重点不分,不能给人留下想像的空间。请你修改一下,删去可有可无的语句,并在关键处加以渲染描摹。
  吃过了晚饭,我躺在床上,觉得无事可做,就看电视,也没有什么好看的节目。我翻开书橱,拿出一本散文集,翻开一页,真的不错啊,内容很精彩。我看了一篇又一篇,津津有味地读。一口气读完,已经是夜里一点了,外面一片漆黑,人们都睡着了。
  2.下面是一篇小小说,全文600字左右,却是尺水兴波,跌宕生姿,余味隽永。选文隐去了出人意料的结尾,请你联系全文,构思一个巧妙的结尾吧!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阮红松
  当恐怖分子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时,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南楼的56层。到处都是熊熊的大火和门窗的爆裂声,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已没有生还的可能,在这生死关头,他掏出了手机。
  爱德华迅速按下第一个电话。刚举起手机,楼顶忽然坍塌,一块水泥重重地将他砸翻在地。他一阵眩晕,知道时间不多了。于是改变主意按下了第二个电话。可电话还没有通,他想起了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又改拨了第三个电话。
  爱德华的遗体在废墟中被发现了之后,亲朋好友怀着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