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40字。
《季氏将伐颛臾》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及其“修文德以来之”的政治思想,了解《论语》。
2、积累文言字词及文言句的基础知识。
3、在诵读的基础上背诵。
4、了解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意识,体会本文的说理方法。
知识链接
(一)孔子及其思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作为思想家,在政治上,他要恢复“礼”制,因为当时已经礼崩乐坏,但孔子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继续推行他的“礼”与“仁”的主张。因为未能让诸侯接纳自己,孔子退而收教大量弟子,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学生来实现他的主张。作为教育家,孔子特别重视“因材施教”,再则是要求学生有一个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20篇,语录体文集,内容主要是记述孔子的言行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本书由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辑录而成。
(二)本文背景
春秋末期,周天子已经难于号令天下诸侯,即便在诸侯国内,诸侯王也难以维系绝对权力,鲁国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势力逐渐强大,作乱渐多,最大的一次叛乱在昭公之时。据《史记》称,当时季孙氏因与后氏斗鸡生隙,而起冲突,昭公大概有一点恨季孙氏的跋扈,故站在后氏一边,助之攻季孙氏。这时叔孙氏、孟孙氏恐季孙氏败后自己的势力发生动摇,乃相救季孙氏,结果把昭公之军打败,昭公奔齐。本文所反映的是季孙氏欲攻打属于鲁国附庸国的颛臾,实际上是想扩大自己,削弱王室。孔子极其反对这种毫无礼制的野蛮攻伐。此时冉有,季路是季氏的家臣,他们实际上是拥护主子的做法,所以遭到孔子的强烈批评。
课前预习
(一)
A.积累字音并注意写法。
论语( ) 颛臾( ) 冉有( ) 虎兕( ) 柙( ) 椟( )
B.记录下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并标注出字音,注意书写。
C.结合书下注释、工具书,认真阅读文本(必须要有朗读),并疏通文意,翻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