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50字。

  《文与可画筼筜竹记》 
  教学目的:
  1.通过提要钩玄,归纳梳理《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的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贯穿本文其中的感情逻辑和思想逻辑,把握形散神聚的特点。
  3、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哲理深意。
  教学重点难点:
  1、归纳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   2、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哲理深意。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对不了解的字、词、句做标记。
  2、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3、文中记叙了文与可的哪些事情,说明了文与可是怎样的一个人?
  4、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一主题思想的?
  一、导 入:
  古人颇得竹的灵气,“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人喜依竹而居,杖竹而行,几千年来朝夕相处,自然陶冶了一股竹的文化氛围,中华民族的竹文化堪称源远流长。竹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与梅、兰、菊成为“花中四君子”。植竹、赏竹、写竹、画竹,竹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苏轼一起领略文与可画竹的高超技艺吧。
  二、题解:
  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75)出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赴任途中死于陈州(今山东诸城) 。
  文与可(1018~1079),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18岁。文与可以善画竹闻名于世,是当时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据有关史料说,他在自己的寓所周围种了许多竹子,无论冬夏,晴雨,晨昏,他都要仔细观察竹子,研究其在不同的季节、不同天气里的变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