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语言的艺术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备课参考.doc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导学案.doc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备课参考.doc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导学案.doc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课件.ppt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导学案.doc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导学案.doc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备课参考.doc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词语和句子。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
  2.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格)。
  3.学习语言的各种“色彩意义”。正确运用语言的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4.从汉语现象透视背后汉民族文化的含义,从汉民族文化的角度体会汉语的特点。
  【重点难点】
  1.学习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词语和句子。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
  2.对一些常见的修辞格作更细致的描述,以及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3.了解汉语和汉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从汉语现象透视背后汉民族文化的含义。
  【学法指导】
  第一节,阅读“课堂活动”提供的文段,与同学交流阅读后的体会,分析文段的写作风格和选词造句的精妙。
  第二节,阅读“课堂活动”中的广告词,逐条辨认这些广告语都用了什么修辞格,想想自己作出判断的理由是什么;并说明使用了修辞格后,都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第三节,按照“课堂活动”的指示对12个例句独立进行分析,找出例句中的色彩词,并按“客观色彩、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象征义、引申义”等5个方面为例句分类。
  第四节,诵读“课堂活动”部分中提供的文段,找出描写性的语句。根据课文指导,摘录这些描写性语句中和“吃”有关的文字,讨论并说说它们各自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
  【探究思考】
  1.怎样合理地调配词语的形象色彩?
  2.毛主席写的政论文《别了,司徒雷登》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着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总之是没有人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请你从语体色彩的角度分析一下这段话的修辞效果。
  【基础达标】
  1.语言的色彩意义主要是指语言的         、         、         等。
  2.语体色彩是指词由于经常用于特定场合或特定文体中而形成的某种语言表现风格。分为       和
  ……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词语和句子。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
  2.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格)。
  3.学习语言的各种“色彩意义”。正确运用语言的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4.从汉语现象透视背后汉民族文化的含义,从汉民族文化的角度体会汉语的特点。
  【重点难点】
  1.学习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词语和句子。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
  2.对一些常见的修辞格作更细致的描述,以及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3.了解汉语和汉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从汉语现象透视背后汉民族文化的含义。
  【学法指导】
  第一节,阅读“课堂活动”提供的文段,与同学交流阅读后的体会,分析文段的写作风格和选词造句的精妙。
  第二节,阅读“课堂活动”中的广告词,逐条辨认这些广告语都用了什么修辞格,想想自己作出判断的理由是什么;并说明使用了修辞格后,都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第三节,按照“课堂活动”的指示对12个例句独立进行分析,找出例句中的色彩词,并按“客观色彩、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象征义、引申义”等5个方面为例句分类。
  第四节,诵读“课堂活动”部分中提供的文段,找出描写性的语句。根据课文指导,摘录这些描写性语句中和“吃”有关的文字,讨论并说说它们各自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第四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探究思考】
  1.中国人比较崇尚集体主义(或称人伦本位)价值观,它是中国文化的主线。请找出体现这一价值观的熟语或诗词。
  2.请从“一”到“十”,以及“18、36、72、81、108”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数字为例,归纳一下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心理,赋予了这些数字词语什么特殊的意义。
  【基础达标】
  1.汉语中对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称谓,如:2至3岁称      ,女孩13岁称      ,男子20岁称      ,30岁称      ,40岁称    ,50岁称     ,60岁称     ,70岁称      等。
  2.礼貌的称谓:尊称对方的父亲为      ;尊称对方的母亲为      ;尊称对方的儿子
  ……
  第五课 《言之有“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辨析常用虚词的用法,区分易混淆的虚词。
  2.掌握正确划分复句层次的方法,能够理解并掌握一些常见关联词的使用方法。
  3.明确造成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修改病句。
  4.了解语句歧义的产生原因、歧义句的类型,并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辨析常用虚词的用法,区分易混淆的虚词。
  2.掌握正确划分复句层次的方法,能够理解并掌握一些常见关联词的使用方法。
  3.明确造成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修改病句。
  4.了解语句歧义的产生原因、歧义句的类型,并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学法指导】
  第一节,通过自学“工具箱”掌握虚词及下属各个种类的概念,理解其内涵。在报纸、杂志上找些句子来进行成分分析,找出虚词和实词结合充当句子成分和几个特殊的副词充当状语的例子。
  第二节,通过“工具箱”,初步掌握复句的概念,能分辨复句的两大类十一小类;大致了解各种复句中常见的关联词,并试着造句。
  第三节,通过“课堂活动”,初步认识修改病句的方法和出现病句的原因。
  第四节,通过“课堂活动”,在生活中找出一些歧义句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各种方法消除歧义。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探究思考】
  1.为什么说虚词并不“虚”?
  2.现代汉语中的虚词使用应注意什么?
  【基础达标】
  1.词在语法上可以分为       和       两个大类。
  2.实词是有           并且可以充当词组和句子中主、谓、宾、定、状、补等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虚词是不表示实在意义并且一般不做词组和句子成分的一类词。它可分为        、助词、________、________和语气词等几类。
  3.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         、         、         、         等修饰意义的词。
  【拓展提升】
  1.请在下列关联词中,选取最恰当的3个,分别填入句子的空格中。
  既然  不管  尽管  无论  既而  因而  然而
  ①  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们  ②  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  ③  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
  2.(2011全国卷)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  ①  有问,必有答。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  ②  亲自去
  ……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备课参考
  一、本节学习重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格)。学习目的是对一些常用的修辞格做更细致的描述,以及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帮助学生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二、课堂活动指导
  2.1 课本课堂活动
  ●“广告修辞大擂台”
  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通过广告语,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汉语的一些常见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课堂活动步骤
  (1)辨认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学生对修辞格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启发他们列举已知的修辞格。然后让学生逐条辨认广告语中都用了哪些修辞格(一条广告语中可能使用了几种不同的修辞格)。
  (2)说出判断修辞手法的理由。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就对各种修辞格最鲜明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活动中给出了一些广告修辞中的败笔和平庸之处,请学生试着修改或重写这些广告语,“化腐朽为神奇”。
  (3)运用修辞手法创作广告语。让学生收集更多各种平面媒体上的广告语,仿造课文活动的模式进行优劣评判,并创作新的广告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在创作中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二、相关知识补充
  (1)镶嵌。这是课堂活动中提及但未作解说的修辞格。镶嵌就是在语句中加入其他的词语。又分两类:有时为了把话说得舒缓些或者郑重些,故意加几个无关紧要的字来衬托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