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声求气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导学案.doc
第三单元《阁夜》教案.doc
第三单元《李凭箜篌引》教案.doc
第三单元《苏幕遮》教案.doc
第三单元《虞美人》教案.doc
【使用说明】
1、先熟读诗歌,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名句,再认真研读本学案
2、限时完成,规范认真。
【学习目标】
1、 把握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的一般特点。
2、 有感情地吟咏、诵读古典诗歌,感受古典诗歌的音乐美。
3、 深刻理解古典诗歌作品蕴含情感。培养自主鉴赏能力。
【自主学习 秀出风采】
一、方法介绍:
1、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因声求气”中的“因”解释为____,“声”是指____,“求”解释为____,“气”是指____。
2、吟咏诗韵,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1)定准基调: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一般说来:
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气满声高”;
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
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粘”。
(2)掌握知识技巧——声律知识
①节奏
七言诗的节拍“2221、2212、223” 。如: 五言诗的节拍:“23、212、221”。 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②快慢
高兴、害怕、激动、愤怒宜快; 悲伤、失望、冷谈、庄严宜慢
③抑扬
字有四声,阴阳上去;句有起伏,抑扬顿挫。
高升调: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降抑调: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
平直调: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曲折调: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感情。
④轻重
在词或语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作重音。重音又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程度的状语。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出和
……
阁 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杜甫沉郁悲凉的格调、感受忧国忧民的情怀。
2能力目标: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比较阅读《阁夜》《旅夜书怀》。
3情感目标: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树立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阁夜》《旅夜书怀》。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自主学习法。3、合作探究法。
授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杜甫的诗导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来。
——《登高》
二、作者介绍:
1、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著有《杜工部集》。
2、“阁夜”,即西阁之夜。
……
李凭箜篌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一些意象的象征含义,了解乐器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3、情感目标:体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教学方法:
1、朗读法。2、自主学习法。3、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
1、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2、《明湖居听书》(刘鹗)
①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②、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③、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二)播放韩红《青藏高原》,请同学试着把听这首歌曲的感受说出来。
(三)补充:白居易《琵琶行》 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 。(板书:李凭箜篌引)
二、解题:
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箜篌:又名 “坎侯”、“空 侯”,是我国古代的弹拨乐器。箜篌酷似一只顾
……
苏 幕 遮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更深切体会作品的情感。
2、通过揣摩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3、理解本词表现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1、朗读指导 。
2、揣摩语言,体会意境,培养想像力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思乡”二字,问学生有怎样的感受?我们学过哪些写思乡的诗词?生各抒己见。
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继柳永之后“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周邦彦的思乡情中,看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一)诵读 初步感知:
1、结合课件初步了解作者:
2、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诗词,尽量做到背诵。
……
虞 美 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作者写“愁”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体会“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的诗歌鉴赏方法。2、分小组讨论,深入探究词人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本词写“愁”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冰冷的月光,狭小的殿堂,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唐美丽的河山,凄清的曲调在夜色中回响,那是怎样的无奈与忧伤。故国不在,江山不在,他不得不整理这么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用生命和眼泪浇灌了一朵最美的奇葩-------“虞美人”。一首词竟让南唐后主李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到底是一首什么样的词呢,我们就来静静聆听这首《虞美人》。(播放《几多愁》,创设情境,酝酿氛围,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
二、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南唐中主的第六个儿子。他从不向往帝王之位,一生笃信佛,向往田园归隐的居士。由于前五个哥哥相继去世,他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称帝。但是他不好政事,更不喜军事,南唐在他手中开始衰败。他即位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