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70+1700字。
夜 归 鹿 门 歌
(一)预习:
(1)加点字注音,根据偏旁部首推测字的意思。
喧 栖隐 岩扉 寂寥 嵩山 轩冕 作揖 耆 槎头 鳊
(2)文学常识天空
孟浩然(689~740) 代诗人,本名 ,字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 。以写 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 。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生当 ,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 ,以隐士终身。他是个 的人,不乐于 。他 的性格和 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他一生经历比较简单,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 和 以及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 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孟诗 , ,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 ,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
参考答案: 唐代 浩 浩然 孟襄阳 田园山水 孟山人 盛唐 困顿失意 洁身自好 趋承逢迎 耿介不随 清白高尚 山水田园 隐居的逸兴 王维 不事雕饰 伫兴造思 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
(3)我最喜欢的诗句
1、 我喜欢的理由:
2、 我喜欢的理由:
(二)难点置疑:
1、说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将这些景物可以分成 之景和
之景。
答案:边 月夜山中
2、⑴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前两联诗句描写的场景,概括画面的特点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答案:景时抓住主要景物及其特点,使用语言要优美,多用动词形容词;画面是由景物组成的,景物的整体特征就是画面的特征,但不是景物简单地拼贴,需要
……
夜归鹿门歌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2、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3、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4、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2、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中年以前曾离家远游、四十岁那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贬荆州刺史,孟浩然曾应辟入幕,不久辞归家乡,直至去世。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2、背景介绍: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心追步乡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