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490字。
必修五(一) 文言文复习学案
Xuzhouyizhong dingyun
学习目标:
1、自主积累并掌握课文中的实词、虚词、活用及常用的文言句式。
2、梳理文本理解文意,注意课本写作素材及章法技巧的积累运用。
3、 背诵并口头翻译全文。
陈情表
【文学常识】
李密(224—287),又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及长,治《春秋左氏传》,博览多通,机警辩捷。早年曾任蜀尚书郎、大将军主簿等职。曾多次奉命出使吴国,颇有辩才。晋武帝立太子,征诏为太子洗马。因祖母年老,须亲自奉养,遂上《陈情表》固辞不受。及祖母卒,服丧期满,以太子洗马征至洛阳。后出为温县令、汉中太守等职,为官耿直。因写诗获罪免官,卒于家。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
【名家点评】本文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名篇,首先在于直摅真情至性,不假雕饰,以陈情统摄叙事、说理——从肺腑汩汩流出,故能情深理切,动人心弦,摧人泪下,其次是造语平实而生动,少有典故和藻饰;虽多四言排句,而少有对仗,偶用对仗,如“既无叔伯”二句,“外无期功”二句,也都自然浑朴,决无斧斤痕迹;且每段均间用一些散文奇句,形成骈散结合,整齐而错综,流畅而婉转之势,所以它是介乎散文与骈文之间的过渡文体,由于缘情挥洒,故具有行云流水、天真自然之妙。 (《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熊笃)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夙遭闵凶 (2) 五尺之僮 (3)常在床蓐
(4)四十有四 (5)零丁孤苦
2.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2)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4)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7)臣欲奉诏奔驰
(8)拜臣郎中
3.词类活用
(1)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 夙遭闵凶 /猥以微贱 / 沐浴清化 / 凡在故老
(3) 且臣少仕伪朝 / 举臣秀才 / 察臣孝廉 / 少多疾病
(4)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5) 臣具以表闻
……
必修五(二) 文言文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自主积累并掌握课文中的实词、虚词、活用及常用的文言句式。
2、梳理文本理解文意,注意课本写作素材及章法技巧的积累运用。
3、 背诵《渔父》并口头翻译《报任安书》。
渔 父
【文学常识】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的作品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
【名家点评】本文结尾以“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的动人描述,展出了一个云开雾散的空阔境界。最耐人寻味的,是渔父所唱的那支《沧浪之歌》,清水濯缨,浊水濯足,不以同样浅显而形象的比喻,补充屈原的“沐”“浴”之理吗?清浊之境原不可混淆,谁又愿意把系冠之缨濯之于混浊之流呢?许多注家以为,渔父之歌仍在说明圣人“与世推移”的哲理,这恐怕是误解了。他其实是被屈原的峻洁志节所折服,才微笑摇桨,以此动人的清歌,来表达对这位逐臣的不尽慰勉之情的,这也正是渔父的可爱之处。
渔父去了,悠悠的“沧浪”之歌,却还伴着深思中的诗人,在高高的江岸上回荡。《渔父》对二千前这一幕问答情景的传神描摹,使披蓑戴笠的渔父、清癯沉吟的屈原,至今还以其充满睿智的音容笑貌,历历分明地浮现在湘江的清波白之云之间,多么令人神往和缅怀呵!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 渔父
(2) 子非三闾大夫与:
2、古今异义
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
圣人不凝滞于物:
何故深思高举:
可以濯吾缨
3、词类活用
鼓枻而去
二、文言虚词
1.之
(1) 渔父见而问之
(2)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3) 沧浪之水浊兮
2.于
(1) 圣人不凝滞于物
(2)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3) 何故至于斯
3.而
(1) 渔父见而问之
(2) 而能与世推移
(3) 渔父莞尔而笑
二、文言句式
1.句式类型( )
子非三闾大夫与
……
必修五(三) 文言文复习学案
Xuzhouyizhong dingyun
学习目标:
1、自主积累并掌握课文中的实词、虚词、活用及常用的文言句式。
2、梳理文本理解文意,注意课本写作素材及章法技巧的积累运用。
3、 背诵并口头翻译全文。
逍遥游
【文学常识】
庄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既是一位有着鲜明特色的伟大哲学家,又富于诗人的气质,在他的著作中,用生动形象而幽默诡异的寓言故事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这种寓言的方式使庄子的思想和想象具有着水一般的整体性。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致的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名家点评】本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马叙伦《为庄子义证成率题绝句》说:“胜义无疑第一禅,几个曾解笑前贤。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可见理解本篇对于领会全书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根本思想,也能代表作者文章的主要风格。“逍遥”,作为一个复音词,始见于《诗经•郑风•清人》篇“河上乎逍遥”与“河上乎翱翔”对举。“逍遥”即“翱翔”。《庄子》本篇有“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大宗师》篇有“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逍遥”又与“彷徨”义同。“逍遥”“翱翔”“彷徨”都有悠然自得、纵任无为的意思。“游”,即活动之意。本篇有“以游无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