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020字。
议论文写作训练系列一: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一、复习导入
我们在必修一学习过这样两篇文章,一篇是《劝学》,还有一篇是《师说》。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这两篇文章都强调些什么。(学不可以已/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些就是各自文章的观点。文章中对观点的定义是 “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你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那么能够作为文章观点的话必定是一个句子,一个论断;而不是一个短语,一个词语。这些对于议论文这种文体来讲,就叫中心论点。这样的中心论点,配合着各自的文本内容,大家一看就明白,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几篇文章观点都十分鲜明。
二、解说
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是作者对自己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观点、看法和主张,它是议论文的灵魂;论点一般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观点要求必须正确、鲜明。所谓正确,就是要符合客观实际,不违背科学真理;“分明而确定,一点也不含糊”是《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鲜明”二字的解释之一。所谓“鲜明”,就是立场、态度要分明。在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句子必须简明、确切。也有人说: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三、实例探究:
那如何做到观点鲜明呢?我们可以以《劝学》一文的行文结构为例,就这一话题作探讨。
四、总结:
我们为什么要写议论文?就因为要就某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家为什么要读你的议论文?就是想看看你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因此你的议论文观点必须明确,突出重点,表达鲜明。而且能够对你的观点作出合理的阐述、分析、论证等。就议论文本身来讲,观点鲜明是最基本的要求,而要想将议论文观点进行升格,我们在鲜明性的基础上还要兼顾独特性、新颖性、个性化,追求一种深度。尽管这不是我们这堂课关注的重点,但这一定是我们今后所追求的目标。
【方法点拨】
一、怎样提炼观点?方法有三种:
1.因果推导法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醇尊陈之饮器,大小具列焉,织草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己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勿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己而取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数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逐大爵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嬉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
大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根据上面的材料,我们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阅读全文,弄清大意。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猩猩面对山里人的诱骗,由清醒理智,对设圈套的人的反感、厌恶,到后来到底禁不住酒的诱惑,终于喝得越来越多以致酩酊大醉,最后落入山里人的圈套而导致全军覆没。
第二步,舍次留主,抓住关键。猩猩们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卒不免于死”。是什么原因使猩猩们“就挚而死”呢?文中结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贪为之也”。
第三步,分析推导,提炼观点。导致猩猩死的原因,是它们经不起考验和诱惑,好酒贪杯,本性难改。尽管猩猩们开始时头脑清醒理智,曾经与诱惑抗争,但是它们的防范不是善始善终,不能坚持到底,因缺乏毅力而以失败告终。依上述诸多“原因”可提炼以下观点:
①贪婪=自取灭亡
②要克服自身的缺陷
③要立场坚不动摇
④要有毅力持之以恒
由以上分析可知,因果推导法是由材料的结果出发,向上逆推出事情的原因,就其原因而提炼出观点。
2.比较分析法
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过一次有名的实验,他们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用尽全力,跃出势必使它葬身的滚烫的油锅,跳到锅外安然逃生。过了30分钟,实验人员用同样大小的铁锅,在锅里放了大半锅冷水,然后把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到锅里,在锅底用炭火慢慢地烧着。开始,青蛙很惬意,等到它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使它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一切已经为时已晚,它浑身乏力瘫软,呆呆地躺在水里坐以待毙,这只可怜的青蛙就这样葬身于锅底。
第一步,弄清大意。讲的是有关青蛙的实验过程及结果。
第二步,比较异同。这是一次对比性实验,同一只青蛙,同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