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50+3920字。
《静女》 导学案
古典诗歌(1)
一、课前热身
(一)知识回顾:
1、《关 雎》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文学常识:
1、诗歌简介:
(1)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直接抒情
按内容有无 抒情诗 借景抒情
较完整的故 借人、事的描写抒情
事和人物分 叙事诗
现 新诗 格律诗
代 按形式分 自由诗
诗 散文诗
歌 群众创作的民歌(歌谣)
按来源分
文人作品
以旧体诗形式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四言古诗:最早出现(《诗经》)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古体诗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
古 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歌行”
“引”“曲”“吟”等名称
代 诗 五言绝句
绝句
诗 近体诗 七言绝句
(形成于唐代) 五言律诗
歌 律诗 七言律诗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
小令(短小的曲子)
散曲
套数(散套)
曲(又称“词余”)
杂剧
剧曲 (已是供演出的剧本)
……
《诗经》四首学案
一、预习提纲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了解《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4.了解《氓》的艺术特色,增强诗歌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三)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教师辅助、当堂训练、当堂反馈
二、学习过程
(一)问题设计
1.查找资料,了解《诗经》的基本情况,如作(编)者、年代、特点、价值。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首创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对中国的诗歌影响深远。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起源,后代的杜甫等就深受其影响。
2.各人朗读诗歌一遍。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