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10字。
第18课 逍遥游(节选)
1.了解庄子其人,了解《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应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是庄子的代表作,想象奇特怪诞,通篇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追求顺其自然无所依,最终获得无穷的自在自由。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的人生观——“无待”之境,这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哲学家、思想家。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子生活贫穷困顿,他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中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2.文学家。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多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的语言有很大的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作品特有的艺术世界。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存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分为外篇、内篇和杂篇。其中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