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900字。

  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
  教材概述
  对联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教学要注重在“奇妙”两字上,体味汉字的奇妙,中国人思维的灵性,不要把对联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本单元注重平时的积累,注重与经典古诗文的联系,尤其是在名联欣赏中,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古诗文去理解,本单元教学强调搜集对联,尤其是生活中还在使用的“活”的对联。要求学生搜集对联,教师自己必须先搜集一些奇联妙对,对本单元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可以要求学生背下来。学习的重点是积累有关对联知识,学习的难点是学习欣赏对联。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了解对联的常识。
  2.收集和积累对联。
  3.学习欣赏对联。
  4.尝试对简单的对子。
  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
  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同学们从这副对联里能看出什么?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缺衣少食)——原来对联竟有如此神奇的妙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奇妙的对联》。
  文本解读
  知识积累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的常识。
  明确:①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②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③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仄起平落。
  合作探究
  1.师生共同赏析所学过的古诗文中的名联。(学生展示各自搜集的名联)如:
  敏而好学;乐以忘忧。(联出《论语•公冶长》)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联出杜甫《望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联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