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20字。
教学主题 端午的鸭蛋
一、教材分析
《端午的鸭蛋》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端午的鸭蛋》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作者汪曾祺以平淡悠然的笔调,通过小小的鸭蛋,有滋有味地介绍了家乡的端午风俗,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的民俗风情。这篇文章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可以品味到日常生活的情趣和底蕴。
二、学生分析
初二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散文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对作品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看法,常有个性化的见解和主张。但是他们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读书不能静心,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更加不知道如何欣赏传统文化。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对学生进行恰当适时的引导尤为重要。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一文中用“小叙事”、“小话语”道出了生活的真谛,可以启发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去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理解平淡的文字下包藏的作者的乡情童趣。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品味语言部分,通过合作交流,珍视学生对语言的独特感受,并通过朗读的方式,进一步加深感悟。
三、教学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说出鸭蛋的特点。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圈点批注欣赏的词句,品味“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点,体会出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及对儿时生活的怀想。
3、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俗的情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运用电子白板技术进行辅助授课。出示主问题一般采用幻灯片的形式播放,交流中则充分利用白板的书写、拉标签、放大镜、屏幕遮盖等手段,并在白板中插入视频等技术手段。例如:在整体感知课文环节需要学生掌握生字时,让学生运用书写笔将拼音写到白板上,错误之处再让学生用红笔订正。在合作研读环节中,充分利用白板的隐藏、拉标签、放大镜等功能,让学生品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点,并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感。
2.上课过程中主要使用PPT,将课文主要问题采用课件展示。在这一过程中,PPT很好得再现了教学思路,提高了课堂效率,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3、在对主旨的理解和深化上,则插入习近平总书记“鼓岭的故事”视频,让学生对故乡的情感达到顶峰。这样的操作使课堂不再依据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而是根据学生的表达、课堂的生成而进行调整,也为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