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00个字。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雨之歌》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雨之歌》是人教版八下语文第二单元《组歌》中的第二首散文诗,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作品。本单元所选的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而激起的心灵之声。《雨之歌》的作者以优美的、精妙的语言歌颂了自然的精灵“雨”——这一无私的奉献者和使者形象。在诗人的笔下,雨有了生命,有了灵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
  二、学生分析
  本文的学习者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一年半的初中语文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和语言鉴赏能力,语文素养初见养成。并且在这一单元集中学习散文诗这种文体,学生已有了初步概念,再去学习,问题不大。而且这一课的内容比较浅显。我相信,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有他们的主动学习,学生定能顺利完成本文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中的的感情和美妙的意境。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主题。
  3.理解作者笔下雨的形象。
  4.学习文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1. 音频:配乐示范朗读,定下感情基调,指导学生朗读;配合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人读,集体读。导入部分欣赏雨的声音,可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为诗歌的学习奠定基础。
  2.PPT课件:运用课件,导入时播放下雨的图片以及描写雨的诗词,可以营造学习课文的良好氛围,创设情景。在朗读诗歌、品味赏析以及拓展延伸——当堂仿写练习和作业布置方面都用PPT课件呈现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3.百度云盘:利用百度云盘,提供一些有利于理解课文的资料,如作者介绍、散文诗特点等资料,纪伯伦的其他散文诗《花之歌》、《美之歌》等,进行网站链接,让学生进行同类阅读。特别是仿写环节实现资源共享,有助于学生提出问题,互相答疑,上传作业,互动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