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50个字。
3羚羊木雕
名校讲坛
1.走近作者
张之路,主要从事电影剧本、小说、童话和电视剧本的创作。其作品不仅屡屡在国际国内获奖,而且绝大多数被改编成电影、电视,风靡全国。
2.字词积累
(dǎi)逮着玩(cáng)躲藏
逮藏
(dài)逮捕(zàng)藏刀
3.主题解说
文章通过“我”赠送与被迫讨回羚羊木雕的叙述描写,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情,批评了父母不理解孩子的鲁莽行为,呼吁做父母的应该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同时也告诫孩子做事应和父母商量,说明友情以及两代人相互理解的重要性。
4.重点突破
父母心目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我”心目中珍视的是友情,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
提示一:作者借奶奶之口,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结尾说“这能全怪我吗”,言下之意“我”是被逼的,怪只怪父母。作者的倾向很明显:儿童的心灵多么美好,尽管他们幼稚,但是不能粗暴地伤害他们的心灵。孩子的心灵比任何贵重的东西更加贵重,只知东西贵重,不知孩子心灵贵重,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提示二:作者的褒贬倾向很明显,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大人总是不理解我们,做事情前要先跟大人商量,课文其实也委婉地提出:自以为是、自作主张也是不对的。
提示三:从对话的神态、语气以及心理描写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边,是“十分严厉”“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边,是“声音有些发抖”“哭着喊了起来”,可见父母为了木雕是怎样伤害了孩子的心。
5.难点攻克
本文写了发生在三个时间段的三件事情,写得集中紧凑,作者是怎么布局的?写了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物是怎样巧妙安排的?
提示一:万芳拿自己的新裤子换“我”的破裤子,是上星期的事;送羚羊木雕,是昨天的事;逼“我”要回羚羊木雕,是今天的事。课文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方式,一共叙述了这样的三件事。
提示二:作者从妈妈追问“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写起,一开头气氛就很紧张,紧紧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争辩结束,穿插上星期体育课发生的事情和昨天送羚羊的事情,用插叙使场面集中起来。
提示三: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先写妈妈,再写爸爸,最后写奶奶。爸爸支持妈妈,声音平静而有力,是推波助澜。奶奶反对,却当不了家。让人物先后出场,文章显得波澜起伏。
6.拓展延伸
与友情有关的名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战国)孟子
财富不是真正的朋友,而朋友却是真正的财富。——申宝峰
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