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2015-2016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课件+习题):第三单元(6份)
10 谈中国诗.doc
10. 谈中国诗.ppt
8.咬文嚼字.ppt
8咬文嚼字.doc
9 说“木叶”doc..doc
9.说“ 木叶”.ppt

  第三单元
  8咬文嚼字
  “无不例外”与“无一例外”
  2011年12月17日《法制文萃报》第12版右下角《结语》中写道:“‘骄奢思淫欲,酒色丧官德’。色欲熏心的‘淫才’,无不例外都‘栽’在了欲壑难填、纵情泄欲上。”其中,“无不”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即“没有一个不”,表示全都。“无不例外”当然是“全都例外”。把这个意思放进上述语境中,意思就成了:色欲熏心的“淫才”,全都例外地“栽”在了欲壑难填、纵情泄欲上。好像按例不该“栽”似的。这显然不是句子要表达的意思。不难看出,“无不例外”改为“无一例外”才是文中要说的意思。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陈瑞
  作者简介
  相关知识
  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文学样式。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作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注音
  (1)单音字。
  倒涎(  ) 锱铢(  ) 岑寂(  ) 付梓(  )
  王嫱(  ) 憎恶(  ) 没镞(  ) 烟榻(  )
  清沁肺腑(  )
  答案:xián zīzhū cén zǐ qiáng zēng zú tà qìn
  (2)多音字。
  嚼咬文嚼字(  )倒嚼(  )咀嚼(  )    漂漂亮(  )漂洗(  )漂泊(  )
  乘下乘(  )千乘之国(  )   藉狼藉(  )蕴藉(  )
  ……
  9说“木叶”
  应为“茂林修竹”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中有这样一段话:“但作者写来却只突出其自重,自爱,自然适意,返璞归真的性情和生活的形态。而茅林修竹仿佛也懂得这种纯真的境界,天人合一,物理和人理达到完美的和谐。”(第243页)文中的“茅林修竹”应为“茂林修竹”。
  茂,指茂盛、茂密;修,指长、高。“茂林修竹”的意思是,茂密高大的树丛竹林。茅,指的是白茅,也泛指茅草一类的植物。“茅”一般不高,不与“修”搭配成词。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方芸虹
  作者简介
  相关知识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木叶”即“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作者对比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
  注音
  (1)单音字。
  窸窣( ) 翩翩( )  蛊惑人心( )
  心有余悸( ) 桅杆( ) 灼灼( ) 征戍( )
  柳恽( )  袅袅( ) 接踵而至( )
  亭皋( ) 迥然( ) 涔阳( )  迢远( )
  答案:xīsū piān gǔ jì wéi zhuó shù yùn niǎo
  zhǒng gāo jiǒng cén tiáo
  ……
  10谈中国诗
  《山居秋瞑》?《山居秋暝》!
  2012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载有散文《画中故乡》。文中回忆画家书房时写道:
  墙上贴着哥哥写下的名人诗句,记得好像是王维的《山居秋瞑》,因为我根据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句子画过画。
  这就说错了。大诗人王维吟哦的是《山居秋暝》而非《山居秋瞑》。“暝”与“瞑”,一横之差,字义相去甚远。
  暝,音míng,是个形声字,左形右声,其义与日光有关联。一是幽暗、昏暗。如欧阳修《醉翁亭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二是日落、天黑。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瞑,亦音míng,也是一个形声字,左形右声,义为闭上眼睛。
  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暝”,义为夜色初临。岂可用“瞑”替换“暝”呢?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叶桂珍
  作者简介
  相关知识
  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比较文学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
  注音
  (1)单音字。
  一蹴而至( ) 梵文( ) 轻鸢( ) 颦蹙( )
  精髓( ) 桴鼓( ) 唐璜( ) 犬吠( )
  遥思远怅( ) 譬如( ) 咻咻( ) 无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