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教学目标:<br>
1、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品味与领悟、反思与批判;<br>
2、  大量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br>
3、  “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初步学习:<br>
4、  演讲和口语特色的体会.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br>
5、  领悟作者精神旨意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体验来理解。<br>
教学重点:<br>
1、  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br>
2、  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br>
3、  体会语言表达通俗透彻、说服力强的特色。<br>
教学难点:<br>
6、  引用的古代名言,有的文字较深,课本虽有注释,但仍有难以理解的地方。<br>
(1)第三段中“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这句话,就如何理解?<br>
答案:“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也就是说凡可以称做一件正当职业的,不管是当大总统,还是拉黄包车,就职业性质来说,都是神圣的,劳动价值是相同的,对社会对大众都是有益的。所以说“其性质是可敬的”。<br>
(2)第四段中“当木匠的伏特 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这跟平常所说的每个人做事对社会的贡献有大小之分,有没有矛盾?<br>
答案:没有矛盾。前者是就劳动价值同等和职业神圣的角度说的;后者是从会的才能和工作性质不同,对社会的贡献也就有所不同的角度说的。作者认为凡是职业都是神圣的、可敬的。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都有是社会性所需要的,不可缺少的,“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劳动价值相同,“并没有高下”。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br>
7、  有几处举例论述,学生难以理解。<br>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