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2015秋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学案+课件+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
2015-2016届高中语文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5-2016届高中语文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
2015年高中语文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教材图解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高中语文 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5-2016届高中语文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伯(bó)  阙(quē)秦  君之薄(báo)
  B.执事(zhí)  焦瑕(jiā)  佚(yì)之狐
  C.戍之(shù)  夫人(fū)  夜缒(zhuì)
  D.敝之(bì)  不知(zhì)  贰于楚(èr)
  【答案】 D(A项薄:bó,B项瑕:xiá,C项夫:fú。)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焉
  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若听茶声然
  C.且贰于楚也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答案】 D(A项焉:①何,什么,②语气助词,不译;B项然:①转折连词,可是,②词尾,……的样子;C项且:①连词,并且,②连词,况且;D项于:都是介词,当“对”讲。)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吾其还也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失其所与,不知
  【答案】 B(A项“共”通“供”;C项“说”通“悦”;D项“知”通“智”。)
  4.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君知其难也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
  【答案】 D(D项语气词,其他为代词。)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既东封郑 ②又欲肆其西封
  B.①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②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亦去之
  D.①君之所知也 ②失其所与,不知
  【答案】 B(B项中的两个“阙”字都是使动用法,当“使……减少”讲。A项封:①使动,使……成为疆界。②名词,疆界。C项之:①取独
  ……
  4.烛之武退秦师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一项是 (  )
  A.若舍郑以为东 道主   若:假如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略微
  【答案】D
  2.与“何厌之有”句式 同类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且贰于楚也
  【答案】C
  ……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重要的是实词和虚词,诵读品味文中富有意蕴的语言
  3.学习论辩的艺术以及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挽 救国家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烛之武退秦师》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二、品读鉴赏
  1.请同学们看地图,结合当时的形势读全文,概括地讲述故事情节,
  参考:
  大体的故事是这样的。秦晋包围郑国,佚之狐对郑伯说要请烛之武,被烛之武拒绝。之后郑伯继续劝说,烛之武答应了。夜里,烛之武用绳子拴着出城,见了秦伯,说了一番话,秦军撤退,并派人帮郑国守城。晋军有人要攻打秦军,晋侯拒绝了。晋军也撤退了,
  做简洁地概括时,要主意重要词语的含义。比如说到包围的时候,原文用了“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如何理解?本句应该怎么读?“军”是驻扎之意,读的时候在晋、秦后要有一个明显的停顿,读成“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所以要注意理解词语理解文章,才能真正读准句读。
  2.尝试用波浪线表示矛盾的起伏变化并注意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来概括。
  参考:根据故事矛盾的变化,曲线图可以这样画。
  秦晋围郑             烛之武辞
  晋军请击之
  佚之狐言于郑伯          郑伯劝说        
  烛之武说,秦军还      晋军亦去之
  为什么用这样几个词语概括呢?关键的词语“公从之。辞曰”中的“辞”,表明烛之武为自己年轻时不被重用而发牢骚。“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使用“还”来概括,表明事情的结局。“亦去之”中的“去”必须要 用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