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070字。

  劝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掌握“绝、强、假、望、闻”五个多义词的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德育目标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方法
  1.提纲式教学法。以板书为提纲带动各个教学环节,利于学生背诵、理解。
  2.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分解比喻句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教师示范分析第二段,用图示法教会学生方法,然后以三人为一组用此方法解决其他句子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3.探究拓展法。设计一些探究性思考题目,如:“《劝学》到底劝人们学什么?”“有人说,《劝学》是一篇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文章,始终把‘人’放在重要位置上进行论述。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等等,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预习提纲
  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掌握重要词语的音、形、义。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解题。熟读课文,把握文意。师生共同研习第1、2段,背诵1、2段。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文题)
  二、 荀子简介
  学生读注释①,教师补充:
  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