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850字。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演讲》
山东省高密市大牟家镇初级中学  孙北京
                    
学法导引:
这五分钟的讲演,语言幽默风趣,丝丝入扣,富于哲理,充满激情,扣人心弦,富有感召力。全文按照讲演的开头、主体、结尾的基本结构组织材料。首先以赞颂女作家萧红“一生为人民解放事业奔走”的精神,引出“年轻人”的话题,然后阐明“年轻人”的概念,论述“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最后发出号召。学习本文,应首先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讲演稿的基本结构;然后深入研讨课文,展开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和发扬“年轻精神”。同时,通过有表情的朗读比赛,抓住重点语句,品味和感受这篇讲演稿的语言特点,体会郭沫若语言的艺术特色。
知识要点精讲
[字词积累]
1、滩头:带头、开头的意思
2、反诘(ji†):反问。
3、溺(nŒ):表示人沉溺于水中。
4、木乃伊:比喻僵化的事物。
5、掌握下列词语:毫无成见   虚心坦怀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郭沫若,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明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王昭君》等。
2、有关资料
(1)、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逃婚出走,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萧红完成长篇《生死场》,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2)、讲演的定义及其特点:
       讲演,是在公共场合就某个问题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一种口头表达形式;
   特点:
    ①、  面对一定数量的听众,公开发表个人的观点;
    ② 、 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
③、语言简洁明快,充满感情,富有鼓动性;
[课文结构]:
  全文共12段,可分为开题、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开题。赞颂女作家萧红“一生为人民解放事业奔走”的精神,并由此引出“年轻人”的话题;
  第二部分(第5-11段),主体。阐明“年轻人”的概念,论述“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结尾。指出向“年轻精神”饱满的青年朋友们学习,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
[教材精彩赏析]
读后按要求答题。
①那么,什么是年轻精神的品质呢?
②第一,是真理的追求者。他是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客观真实,他 A 虚心坦怀地受人指教, B 如饥似渴地请人指教;他 C 肯向一切学习,以养成他的智慧。这是年轻精神的第一特征。
③第二,是(  )的实践者。他(    ),好打抱不平,决不或很少为自己打算,实切实地有着(   ),人溺己溺的怀抱,而为他人服务。这是年轻精神的第二特征。
    ④第三,是勇敢的战士。他不怕任何艰难困苦,他富于弹性,倒下去立刻跳起来了,碰伤了舔干血迹,若无其事,他以牺牲自我的意志彻底征服一切。这是年轻精神的第三特征。
⑤这三种年轻精神的特征,每一个年轻人都是有的,假如他把这些特征保持着,并扩大着,那他便永远年轻,就是死了也年轻;假如他把这些特征失掉,比如年纪轻,使做狗腿子的事,那他不仅不年轻,而且老早是一个死鬼了。
1、第⑤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画线的语句有两个语句应对调位置,行文才连贯,请指出是哪两个语句。(只填写字母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大公无私、②博爱、③人饥己饥”,是从原文中抽出的词语,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