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80+5560字。
高一导学案 学科:语文 编号: 编写人:杨向东 审核人: 使用时间:
班级 姓名: 小组序号: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课题:《布衣总统孙中山》(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环境、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2、把握文章主要脉络;丰富学生人文体验。
3、体会孙中山“布衣”而怀大志、“总统”而不骄人的精神,学习他的简朴淡泊。
【学习重点与难点】
1、弄清布衣与总统的关系、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
2、概括出名片故事和吃穿住行故事,理解孙中山的品性。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P26-28页内容,阅读对生字生词、重要词语、成语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
一、问题导学
1、全文可分成几部分?找出能大致表现每部分大意的概括性的句子,再加工,写出每部分的大意。
2、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中山表现了什么品性?张之洞当时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3、第二部分写孙中山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4、本文从哪些方面赞扬了孙中山甘于淡泊的品质,这种品质在当代青年人身上还需要吗?说说你的理由。
5、课文中引用了一首北伐军的军歌,其中“警钟一鸣森森森,睡狮齐猛醒”两句歌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格?用同样的修辞格仿写句子。
二、知识梳理
1、作者简介
传记文学领域有“南叶北陈”之说,南有作家叶永烈,北有作家陈廷一。身居上海的叶永烈写北京的“四人帮”传,而身居北京的陈廷一则以上海的《宋氏三姐妹》而闻名全国。
迄今为止,陈廷一发表专著、传记近20部,共计900多万字。作品多次获国家奖。
“鲜花的绚丽,殊不知是昨天的凄风苦雨。”陈廷一是一个极普通的人。生不适时,少年丧父,母亲讨饭供其上学;同时又是“老三届”,与泥巴打了多年交道。后来入伍到长白山麓,做了一名军营厨子。30岁进大学时,已儿女双全。18载的军旅生涯,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成了他创作的源泉。本来陈廷一是最有条件走仕途之路的,30多岁就成为少校副团,可他没有选择此道,而是选择了自我吃苦的传记文学创作之
……
高一导学案 学科:语文 编号: 编写人:杨向东 审核人: 使用时间:
班级 姓名: 小组序号: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课题:《布衣总统孙中山》(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深人解读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内涵。
2、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
3、学习传记的基本写法之一:以小见大。掌握人物形象刻画的基本方法之一:对比。
【学习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紧扣关键字眼,把握文章主要脉络。
2、掌握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学习本文通过生活细节凸显人物丰满个性的创作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P26-28页内容,对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
一、问题导学
1、孙中山为何被称为“布衣总统”?
2、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3、尝试着探讨本文的写作特点。
二、知识梳理
1、什么叫传记?
传记: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一般由别人记写,也有自述生平,称自传。传记的种类:自传、他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传记具有记实性、文学性、史料性。有“史实性传记”、“文学传记”。传记,除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基本特点: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注意: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传记的特点:(1)短小精悍;(2)不铺陈细节;(3)语言简捷凝练。
“实用类文本”中的人物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其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