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1课时,约2000字。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详案:45分钟)

教学目标:
1.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类整理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
2. 体会内容相同而说法不尽相同的句子,在表现人物不同身份、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效果。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2分钟)
唐太宗李世民在他的宰相魏征去世后,说过这样一段话: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意思是:要多听别人的意见,广开言路,才能知道自己有什么不足来加以改正。古人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皇帝也是一样。但是还有一句话叫“忠言逆耳”,能倾听逆耳之言、采纳进谏的帝王,历史上并不多见。刚才说的魏征和李世民是一例。所以魏征死后,李世民痛心地说他失去了一面镜子。而更为突出和典型的,就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邹忌和齐威王。他们的故事,就是一个“以人为镜”的故事。

二. 解题(8分钟)
1.邹忌讽齐王纳谏: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讽”是什么意思?(讽谏,委婉地规劝);“纳”呢?(接受);邹忌规劝谁?(齐王);谁接受谏言?(齐王)。所以这个题目是一个“兼语句”。“齐王”既作“邹忌讽齐王”的宾语,又作“齐王纳谏”的主语。
2.《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西汉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
它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的活动,也记叙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3.邹忌简介:
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4.齐威王简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只知道喝酒、听音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ku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