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5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导学案(打包7套
2015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第1课时)导学案.doc
2015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第2课时)导学案.doc
2015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第3课时)导学案.doc
2015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第4课时)导学案.doc
2015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第5课时)导学案.doc
2015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第6课时)导学案.doc
2015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第7课时)导学案.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 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课时)---思想感情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阅读古典诗歌,能够概括中心意思。
  2.解读“思想情感、观点态度”
  对诗词思想情感或观点态度的准确把握 重点难点 准确解读诗歌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备忘
  一.
  预
  习
  导
  学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一)忧国伤时类
  揭露、讽刺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荒淫误国:如李商隐《马嵬》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同情百姓的疾苦:如白居易《观刈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文天祥《过零丁洋》
  (二)建功报国类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陆游《书愤》
  奋死杀敌、保家卫国的决心:如李贺《雁门太守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山河沦丧、国家灭亡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李煜《相见欢》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勇担重任的英雄气概: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三)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思念亲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商隐《夜雨寄北》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
  (四)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
  世事沧桑的感慨: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五)送别留别
  依依不舍的离愁:如柳永的《雨霖铃》
  深厚友谊的留恋: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赠汪伦》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考点突破
  (一)设问方式梳理:
  诗歌表达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
  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
  请概括诗人情感。
  探究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基本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诗歌情感。(产生原因+感情基调)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题目中有“哪些”“概括”等字样,答题时把情感内容一一概括出来即可,可不必做特别详细的解说。)
  (三)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
  把握诗歌的感情和主旨七关注:
  一关注:诗歌题材。每种诗歌题材都有自己特有的情感,把握了诗歌题材的情感分类,有助于快速而准确地对诗歌情感做出判断。
  ……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第三课时)
  课题 古代诗歌鉴赏(第三课时)---分析形象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 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几种形象。
  2. 能分析出诗中作者塑造的形象。
  3. 能用语言准确地描绘出这一形
  象的效果和作用。 重点难点 1.能分析出诗中作者塑造的形象。
  2.能用语言准确地描绘出这一形象的效果和作用。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老师点拨
  学习过程 备忘
  一.
  预
  习
  导
  学 一.形象的分类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即诗人自己或寄寓自己情感理想的他人形象。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写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情节)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物”和送别诗中的“动作细节”。
  二.常见的诗歌中人物的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激愤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边塞报国或反对征伐的形象。
  三.人物形象鉴赏的思路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1.提问方式: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形象。
  2.提问变式:作者塑造的形象有什么寓意?作者笔下的某一形象有何特点?象征了什么样的形象(品质)?
  3.答题步骤:
  ①找到诗词中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明了形象类别(人、景、物)
  ②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③结合诗句主旨分析诗人写这一形象的原因
  ④指出作者描绘形象的作用和效果。
  ……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导学案(第五课时)
  课题 古代诗歌鉴赏(第五课时)-表达技巧(二)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熟练掌握常见的表达技巧术语;
  2、能够准确识别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并能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3、能按照题干的要求规范答题,力争得满分。 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识别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并能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老师点拨
  学习过程 备忘
  一.
  预
  习
  导
  学 【考查点三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1.设题角度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2.知识储备
  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作品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作品中字句更为精巧。
  几种常考的修辞手法,其作用如下:
  修辞手法 表达作用
  比 喻 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比 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对 比 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借 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语言简练、含蓄。
  夸 张 增强表达效果,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对 偶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设 问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 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规范答题:
  ■第一步 明确运用了什么修辞。
  ■ 第二步 结合诗句解释这种修辞格在诗中是怎样运用的。
  ■ 第三步 结合具体修辞特点指出其艺术效果。
  ■ 答题范式 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 特别提示:在复习时要积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便于在具体语境中作出准确的判断。
  【考查点四 鉴赏诗歌的构思技巧】
  1.设题角度
  常见设问方式:(1)本诗在构思方面有何技巧?(2)某句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3)本诗中的某句和某句是什么关系?体现了诗歌的什么特点?
  2.知识储备:古典诗歌的结构,是体现诗歌的形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常见的结构特点有抑扬(包括欲抑先扬和欲扬先抑)、铺垫、伏笔、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起承转合等。
  常见的构思技巧,其作用如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